盘点2014年中国半导体十大新闻事件
6、长电、华天纷纷启动海外并购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封测基地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7405.htm长电科技发布公告,将以7.8亿美元的总价格收购新加坡上市的全球第四大封测企业星科金朋公司。这桩买卖也被称为“中国乃至全球封测业第一大并购案”,业界一致认为长电科技若此番收购成功,将跻身全球封测代工厂前五。与此同时,国内另一大封装公司华天科技也将以不超过4200万美元(折算约为2.58亿元)范围内,以自有资金收购美国FlipChip International,LLC公司及其子公司 100%的股权。FCI公司是在美国特拉华州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的封装设计、晶圆级封装及测试,以及传统塑料封装及测试业务。
点评:随着传感器、IOT、智能穿戴等应用的爆发,封装测试这个不曾被人关注的后端工艺也开始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中国大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封测基地。
7、澜起科技完成私有化 CEC布局信息化生态链
11月20日,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澜起科技宣布,由上海浦东科技技术投资公司和中国电子(CEC)投资公司合资建立的公司Montage Technology Global Holdings已完成对澜起科技的收购,交易规模约为6.93亿美元,相当于每股收购价为22.6美元。上海澜起科技研发的DRAM缓存控制器芯片成为通过Intel公司认证的2个产品之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其缓存控制芯片的设计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点评:CEC本身拥有IT市场资源,在收购IT设备企业、芯片企业之后,CEC正在完善整个国产信息化的生态链。
8、中国首批国产8英寸IGBT芯片达国际先进水平
继国内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线在南车株洲投产后,载有首批8英寸IGBT芯片的模块,在昆明地铁车辆段完成段内调试,并稳定运行一万公里,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显示IGBT芯片达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南车时代电气成功并购英国丹尼克斯半导体公司,2012年,株洲所投资15亿元,在株洲建设起国内第一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线,并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10月,自主IGBT模块成功通过功率考核试验,并于当月底装载至昆明地铁1号线城轨车辆。
作为电力电子装置的“心脏”,IGBT在国家战略领域中不可或缺。但是,国内IGBT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艰难而缓慢。国内大功率IGBT市场因此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株洲所开始培养我国最早的半导体器件研发队伍。改革开放后,该所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一条3英寸大功率半导体生产线,通过消化和吸收,先后成功研制出5英寸系列普通晶闸管和整流管及世界上第一只6英寸晶闸管。
点评:它的诞生到应用,已彻底打破国外高端IGBT技术垄断,实现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完全国产化。
9、投资13.5亿美元联电参股厦门12英寸厂
为了能在快速成长的中国大陆庞大市场商机中分得一杯羹,联电董事会10月通过与厦门市政府及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签订参股协议书。联电集团将透过参股方式,从2015年起的五年内投资约13.5亿美元,参股将于厦门新建的半导体12寸晶圆厂。联电表示,此次参股的12寸晶圆厂,最快2016年量产,初期以55纳米及40纳米制程切入,主要从事晶圆代工,锁定通讯、信用卡、银联卡等芯片应用,规划最大月产能为5万片。
点评:这是台湾企业首度在大陆投资12寸厂,意味著两岸在半导体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联电也成为第一家在大陆取得12寸晶圆厂制造优势的台湾业者。
10、北斗导航破大规模应用瓶颈 首颗40纳米Soc诞生
上海北伽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北斗导航芯片“航芯一号”,采用40nm SoC工艺,是北斗多模射频基带一体化的芯片,将于明年量产,进入中兴等品牌手机,并将逐步进入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导航等设备,使百姓能用到更多北斗导航产品。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大规模应用的最大瓶颈得到突破。北斗导航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之一,芯片国产化的提速,对促进产业发展,拉动北斗消费意义重大。
点评:首颗诞生更量产完全是两个概念,还需克服生产关。顺便提一下,英特尔目前量产的是14纳米的SOC(system on chip),40纳米大概是其五年前的水平,只差5年的话相信我们将来很快能迎头赶上。
pic相关文章:pic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