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大军来袭,小鹏会不会遭受猛烈冲击?
2024年第四季度,在谷底徘徊了两年之久的小鹏汽车依靠两大爆款车型,迅速从谷底崛起,上演了“小鹏一日逐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商业奇迹。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3/467496.htm24年10月,小鹏月销站上久违的两万大关,11月,月销破3万,12月,月销逼近4万,25年1月,时隔三年之后,小鹏再次登顶新势力第一。小鹏突然逆袭,除了年轻化的设计、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出色的性价比之外,火力最猛的武器是它首次将位于行业绝对头部位置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分别下放到了Mona 03的10-15万价格区间和小鹏P7+的15-20万价格带,让高阶智驾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极度内卷、玩家众多、供给过剩、价格战极其惨烈的10-20万价格带,小鹏硬生生地靠着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这把利器,撕开了比亚迪等传统车企们依靠琳琅满目的产品矩阵打造的垄断式统治铁幕。不过,在你追我赶的本土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中,在人才迅速流动造成的技术飞速扩散下,技术上的领先从来不是绝对的,相对的优势是极有可能被追平的。进入2025年,长安携手华为、比亚迪联合幕后合作伙伴发起了对全民智驾普及者标签的争夺之战,这表明比亚迪等智能化赛道上的学霸替补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智能驾驶的短板,在媒体们推波助澜造成的史诗级传播之下,在规模化的成本优势之下,在上至一线城市下至十八线小县城广大渠道的渗透力之下,逐渐破圈的高阶智能驾驶正在从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变为触手可得的大众消费品。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之下,一个很有意思也颇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当高阶智驾从尝鲜走到普及阶段后,小鹏引以为傲的技术护城河能扛得住比亚迪引发的高阶智驾性价比洪流吗?比亚迪带着庞大的高阶智驾产品方阵走来了,小鹏汽车靠智能驾驶结起来的阵形会不会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呢?
短期内,小鹏是智驾平权受益者
在密集的人流、车流里与其它交通参与者腹黑博弈,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时间窗口里完美插道和并线,在电光火石之间果断刹车或者转向,在逆光、暗光、大光差的场景下迅速识别风险,自动驾驶这个操纵着两三吨重钢铁巨兽的产品真可谓身家性命攸关。在对安全要求极高的智能驾驶产品还未成熟的阶段,在它还没有跨越真正好用且安全的临界点之前,消费者的心智标签非常关键。
虽然说消费者的心如海底针,我们无从揣摩它有多深,但是,在技术关乎生死之际,消费者大概不会过多考虑性价比吧?也就是说,小鹏在智驾赛道的领先者光环,会比便宜三五千更能吸引消费者的订单。所以,即便比亚迪能够成功地推动智驾平权,拿下全民智驾普及者的标签,由于短时间内无法抢走小鹏、华为等位于智驾市场绝对头部的车企领先者的标签,使得本应受到冲击的小鹏们反而可以完美收割被智驾普及教育运动引发的汹涌需求。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需求的爆发是必然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感并能解放时间的智能驾驶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绝不是华为、小鹏、特斯拉这些市场先行者们教育出来的,更不可能是长安、比亚迪这些市场普及者们凭空创造出来的。端到端大模型带来了数量级的体验升级,产业链成熟和大规模量产带动了成本快速降低,在体验和成本的双轮驱动之下,AI时代的消费者们越来越认可并期盼高阶智能驾驶,高阶智驾速爆发、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指日可待。在产品力足够的前提下,比亚迪、长安汽车们掀起的智驾平权运动和全民智驾普及运动将顺水推舟,成为推动行业爆发的有力推手。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随着消费者在市场教育之下对高阶智驾的认知水平和需求持续上涨,那些早早就在这个赛道里立下领先者标签的品牌,比如小鹏,会在大水漫灌、潮水上涨时最先抵达新大陆。短期内,小鹏汽车可以凭借牢固的消费者心智、先行的技术优势承接消费者猛然爆发的需求。那么,中长期内,它会不会面临比亚迪的猛烈冲击呢?这个问题可以等价于,除了帮助小鹏汽车避免受到比亚迪猛烈冲击的用户心智护城河之外,当比亚迪在城区NOA智驾方案上甩掉华为和Momenta这些外部供应商之后,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护城河还能固若金汤吗?
小鹏智驾的护城河
不知是不是为了在业内刷存在感,本土头号智驾芯片公司地平线掌门人余凯经常发表反共识的观点,比如,被九死一生的创业熬秃了脑袋的余博士曾经说过:技术从来没有成为过科技公司的护城河。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最近大火的DeepSeek,这家成立于2023年本土百模大战浪潮中的公司,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险些追平大模型领域的领军者OpenAI。这个标签式判断的观点当然也是片面的,基于技术构建的生态同样会成为科技公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的护城河,英伟达3万亿美金市值的金身由CUDA生态打造而来,可若没有英伟达不断精进的GPU技术和软硬协同垂直整合技术体系,CUDA生态从何而来?
图片来源:DeepSeek
通过技术动态构筑的护城河固然很容易被攻破,但是,先行者的确具备一定的优势。比如,被DeepSeek奇袭了的OpenAI反手抛出了o3,再度甩开了对DeepSeek的领先身位,说明技术护城河的的确确是存在的。对小鹏汽车来说,率先实现基于Transformer的BEV、OCC,率先转型端到端,领先包括华为在内的友商们实现一段式端到端,帮助它在现在这样的时间点上领先比亚迪们至少一年多的时间。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小鹏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和产品体验上,还体现在能打硬仗的技术团队上、慢慢孕育而成的AI原生组织文化上。就像一起扛过枪、一起站过岗孕育出来的战友情一样,科技团队的战斗力来自于在一次次的并肩作战和互相守望中形成的团结和默契,友商们可以从小鹏、华为、百度挖走一个个技术出众的智驾从业者,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让这些来自不同群体的大牛们建立默契,形成1+1>2的战斗力。
在高人才浓度的团队背后,是DeepSeek掌门人梁文锋所说的“让创新发生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新势力车企相对扁平的管理、打破层级的自由争论、鼓励试错的组织文化更容易催生技术突破,而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又自然而然地强化了创新的土壤和文化氛围,这种无形的东西才是组织僵化、KPI死板的传统车企很难在短期内孕育的!
写在最后
真正站在技术发展的终局,自动驾驶大概率会在10年之后成为现代汽车的标配,所以,包括小鹏汽车在内,任何一家车企单纯的技术优势都很难变成稳固的优势,尤其是在技术的扩散速度大于创新速度的自动驾驶领域。不过,只要小鹏汽车能够在终局之前保证技术快速迭代,并着力提高将技术迅速转化为商业价值的闭环效率,在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不断扩大销量规模下,小鹏汽车大有希望凭借智驾驾驶这个武器从这次惨烈的淘汰赛中杀出重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