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产能成为半导体业者最头疼的问题
3.换个角度看行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901/396923.htm主流制程的半导体(如65纳米、90纳米等)代工产能将出现过剩,但是尖端制程半导体的产能需求依旧非常旺盛,而目前该公司投资的重点在先进制程的半导体代工上,因此不担心产能过剩的影响。
尽管新技术如AI、5G网路和物联网,可能让半导体行业的需求再次回升,前述技术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人们对此抱有很高的期望,这可以解释为何供应链中的超量预订和大量库存现象。
一旦半导体业的周期性下滑结束,可能会因各种新应用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小幅衰退,指纹识别、双摄三摄的结构性创新仍然维持半导体需求规模,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汽车等其他领域的需求缓慢提升维持了半导体整体需求的缓慢扩张。

4.厂商的应对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行业已显现出部分周期终结的迹象,技术进步难度指数级增加,技术创新效率下降,例如摩尔定律逐步失效,7nm以下技术开发难度指数级提升,格芯、台联电等企业放弃先进制程的研发。
全球半导体行业调整表现为时间上的周期性,即随着全球半导体产能的投资过剩与产能出清呈现为数年一次的周期性调整。
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转移表现为行业空间上的依次突破与间歇性爆发,行业的依次突破表现为由技术门槛低、资金投入集中、战略地位重要、国内人才成本优势明显的细分领域优先突破,突破方向依次向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分散、战略地位不显著的细分行业渗透;间歇性爆发表现为一旦行业取得突破,则国内企业凭借产业链优势在数年内迅速占领市场。
半导体行业的依次突破引导了资本投资的时钟变化,间歇性爆发往往带来优秀的投资机会。
当前为IOT等下一轮终端需求换代酝酿期,为大陆半导体产业崛起创造机遇,并提供技术积累的时间窗口。预计未来五年半导体市场仍将由智能手机硅含量增加主导,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为高增长亮点。

5.我国半导体产业能否胜出
在手机领域,国产手机终端品牌话语权不断增大,持续推动大陆电子产业向高端零部件拓展,对最为核心的芯片产业的带动作用正逐渐彰显。
而IOT、汽车电子等新兴产品对制程要求不高,主要聚焦于成熟制程,大陆半导体各环节厂商已具备相应能力,并与国际厂商同步布局。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优势主要在后发,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大,有人才优势,中国半导体研发中途虽然停滞了一段时间,在如今全球化年代也可劣势转变优势,少走弯路以量取胜。
况且现在以硅晶圆主导的半导体产业走到今天己步入一个微妙的时代,此时正是我国与世界同步发力的良好时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