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夏普、恋上东芝 鸿海的焦虑与转型
新的转型路线图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1774.htm第一阶段鸿海科技的转型,并没有成功摆脱代工企业的身份,同时也没有让鸿海科技向产业链高端前进多少。有分析认为,鸿海科技在能力、技术上的不足,导致研发出现困难。并且,鸿海科技过于依赖合作伙伴,“自主”并非真正的自主。
如何打开局面,彻底摆脱“代工”阴影,重塑鸿海科技的社会品牌形象,还需要郭台铭重新思索。
郭台铭的野心并不只是代工,依托代工能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同时获得更多的利润才是鸿海科技的目的。收购夏普、东芝等高科技巨头,是因为在这些巨头手中,掌握着最尖端的技术和人才。
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已经成了鸿海科技升级转型的路线图。若鸿海科技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蝶变,超越国际巨头们,简直是难以上青天,除非对手犯下战略性错误。
郭台铭新的思路是利用资本的力量。若找到合适的机会,通过收购一个技术领先的企业,来获得技术人才和领先技术,从而顺利跻身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不啻为一个捷径。
竞购夏普就是这样的考虑。让业绩长期亏损的夏普带来收益,不如其在液晶屏的专利技术积累来得更诱人。如今夏普已经褪去日本企业的外衣,加入郭台铭掌印的台湾鸿海大家庭。
但这场“婚嫁”却经历了4年磨合,同时也让60多岁的郭台铭抛却天伦之乐而走上创业的“第二春”。
“迎娶”夏普
鸿海科技看上夏普,可以追溯到多年前。早在2012年3月,鸿海科技就与夏普签订合作契约,不过因为日本政府插手等种种原因,进展缓慢。2015年4月,鸿海科技再次向夏普发出收购要约,先是日本政府因对技术与专利外流的担心加以干涉,后又受夏普“数千亿日元”的不确定债务困扰。
之后则一度流出收购生变的传言。直到2016年8月,鸿海科技向夏普出资约38亿美元获得其66%股权,正式成为郭台铭麾下的子公司,这笔几经周折的交易案才总算是尘埃落定。
为了掌握上游话语权,鸿海科技几年前就成立了“眼球计划”,意在整合包含触摸屏与显示屏在内的所有与眼球相关的零部件资源,收购夏普被富士康视为"眼球计划"的完美注脚。
彼时,夏普在2014财年亏损2200多亿日元之后,又在2015财年创下了2500多亿日元净亏损的新低。
3年之后,终得扭亏为盈。一份夏普刚刚出炉的捷报,或许可以为郭台铭的转型之路带来些许快慰。据悉,2016年10~12月夏普预计合并最终损益为盈利。从单个季度业绩表现来看,这是连续9个季度亏损以来实现的首度盈利。更重要的是,这发生在郭台铭接管夏普的首个财季。“我心里有一个夏普重建蓝图。我们将集中力量帮助夏普以较高的速度、成本效率和最高的品质来实现技术的产品化,将全力支持夏普重新变成全球最尖端的消费者品牌。”郭台铭对夏普的热情可见一斑。
为了让老夏普的品牌年轻化,郭台铭给出了一条更加亲民化的路线:为它接入互联网这根“神经”。不过这背后更大的棋局是如何让鸿海科技也走上互联网征途。
夏普互联网电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让硬件搭上了互联网内容,郭台铭将之称为“+互联网”。在郭台铭看来,“互联网+”和“+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思维,以互联网角度来看就是“互联网+任何行业”,而从做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就是“+互联网”。鸿海科技正在做的就是转型成工业互联网企业。
郭台铭对夏普的期望不止于此。耗时4年,豪掷百亿,郭台铭需要夏普这个火车头,来拉动鸿海科技从传统制造,走向互联网时代。
升级转型没有坦途
同样,鸿海科技这一次并购东芝闪存业务板块,郭台铭看重的就是它的研发技术和研发团队。
如果交易最终达成,鸿海科技将拥有夏普和东芝两大品牌,而且打通了产业链的上下游,从而获得利润将是过去鸿海科技代工时代的数倍。更重要的是,鸿海科技也将拥有与苹果公司更多的对话筹码。
未来,鸿海科技将进入一轮资本驱动的行业整合增长周期。近来宣布两大合作,就体现了这一战略。鸿海科技先夏普后软银,随后又传出消息联手台积电竞购东芝闪存业务,峥嵘顿显。
首先,鸿海科技早已收购了夏普,但是双方之前的既定路径,基本设定在面板与太阳能领域。如今,双方的融合合作,已经延伸到了医疗与健康科学领域。
其次,鸿海科技与软银的再度牵手就显得更为重要。鸿海科技与软银的合作领域已相当广泛,有多个项目在前。但这次牵手,则侧重投资。嫁接软银的产业力量与投资经验,整合自身资本和全球强大的制造力、技术、产业链整合能力,当然也包括一部分通路,来快速换取一个新的市场。它们将集中在物联网行业、互联网领域。结合富士康的主业,应该会借助资本培育手机之外的多种智能设备、工业智能产品、机器人等单元。当然,不会是纯粹的硬件,一定是软硬件系统。因为我们看到,软银与谷歌、鸿海科技与谷歌之间,已经有强烈的磁化效应。
最后,并购危机中的东芝,同样是通过整合外部优势资源,达到升级转型这一战略的体现。
2016年经历了IPO后历史上第一个衰退年,2017年将是鸿海科技发展史上的关键枢纽。鸿海科技必须在今年将过去确立的新愿景,进一步落地,并形成一定的势能。
但是不可否认,鸿海科技未来的升级转型路并不会平坦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