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传捷报、博世陷干旱 车用一级供应商"王朝更迭"?
对比老字号一级供应商(Tier 1)龙头博世(Bosch)直白的「汽车干旱期恐将拉长」说法,鸿海正式与日本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签订电动车(EV)代工协议,新、旧Tier 1间,是否可能悄然进行「权力转移」?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5/470231.htm业界人士解读,博世等老字号Tier 1,在汽车技术上仍有优势,但其成本竞争力、性价比的创造,难敌高比例从资通讯产业切入而来的新创Tier 1。因此,汽车电子电气化(EE)转型不顺后,老牌业者近两年启动数波裁员、重整,让组织更有效运作。 不过,目前看来仍只是「止血」,还未达到「造血」、朝成长茁壮之路迈进。
新Tier 1捷报频传
鸿海近日与三菱合作投入一款紧凑型跨界车款,将由台湾生产,并在2026年下半出口至澳洲及纽西兰。
从锁定目标市场来看,三菱贴牌鸿海制造的车,可能是为因应中系车在当地、快速渗透的威胁。 由于三菱已退出中国市场,有效掌控其他市场即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鸿海身负重任,与三菱携手投入纽、澳之役,也是跨足国际的首战,未来期能与更多主流车厂结盟,有效建造「防红」护城河。
其实近期供应链早传出,鸿海因为某些目标市场右驾的需求,如火如荼的进行大工程制程调整。另外,三菱也将依赖大量持股的日产(Nissan),从2026年起在美国销售日产Leaf新款电动车,以日本生产为主。多管齐下,让三菱备齐燃油车、纯电动车(BEV)、混合动力车(HEV)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的产品组合。新Tier 1在这局势中快速崛起,包括台湾鸿海,中国华为,甚至是车厂包括比亚迪、零跑也愿当Tier 1与国际车厂合作。
老Tier 1干旱期拉长
业者分析,汽车电子电气化转型的不顺遂,将持续冲击着老字号Tier 1。博世受车厂客户电子电气化转型不顺、BEV需求不如预期等冲击,营收呈现停滞状况,再加上美国关税风暴掀经济风险,坦言短期难见复苏。业者指出,博世的困境,正是绝大多数欧美老字号Tier 1痛点。 特别是出海口的风云变色,令这些厂商难以招架。
其一,订单不如预期。
指的是花了很长时间、投入大笔资本,因应车厂客户要求进行电子电气化转型,但不论电动车需求、智能化发展都不如预期,陷入资本搁浅问题。
其二,一同陷落中国车市。
Tier 1跟随欧美车厂投入中国车市,但在「合资车」营收、获利及市场率,都因中国自主品牌快速崛起而萎缩后,使得Tier 1连老本行都受大地震。
现下,要担心的则是美国汽车关税扫射问题,威胁到欧美市场,因为老字号Tier 1在这些市场也长期扎根。
博世执行长Stefan Hartung指出,2025年不会期待突破,长期目标也得调整,因为危机比预期久。
相较于德国汽车三巨头之一的BMW,率先对美国关税、释出乐观看待,全球Tier 1龙头博世(Bosch)同时公布财报,对美国关税则坦言恐拉长其干旱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