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小米能逃过七年之痒吗?
编者按:再来说说为什么不看好小米的声音越来越高,不是说小米自身不够好,实际上是竞争对手越来越强,而小米现在已经从手机公司转变为科技公司,但是国内其他的还在玩小米玩剩下。
2、营销影响力减弱,“参与感”光环退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1/286114.htm尽管小米高层多次对外强调,小米的成功是靠产品而非营销,产品是成功的根本。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营销对小米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一本《参与感》,让小米神秘的营销之道昭然若揭。一时间,参与感、用户至上、口碑营销、机制等关键词,成为所有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汇。可以说没有小米,国内手机厂商的营销能力可能还是停留在1.0时代。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曾经的学徒们将这个营销秘籍再度升华,与小米分庭抗礼的局面。对手实力悄然增强,小米则没有更多营销创新。伴随着“参与感”光环的退却,小米能否克服营销压力?黎万强的回归,能否为小米营销带来新的活力?

3、外部竞争加剧,转战海外市场迷雾重重
随着越来越多的对手投入到价格战之中,小米在阻挡围攻之势方面,已然显得力不从心。原有的手机优势消失殆尽,同时缺少新的爆发点,外界唱衰小米的声音自然不绝于耳。因此,在国内市场处于竞争饱和状态之后,小米将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固然拥有巨大的想象力,吸引无数厂商意图分一杯羹,可是小米专利先天不足的尴尬,或将成为小米进军海外市场的一大羁绊。当然,海外市场还有小米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和阻力。小米能否再次成为中国手机厂商开拓海外市场的急先锋?

当曾经那些不足为惧的竞争对手们,一次次带给外界更多的惊喜,小米却依然平庸。所以,对于小米而言,与其追逐那个海市蜃楼般的生态链,不如专注打磨旗下精品。更为重要的是,小米还需要摆脱手机厂商的身份,转变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方能满足资本市场的想象与市场的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