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乐视争相做大屏电视 暗含了什么玄机?
首先,大尺寸就意味着更高的单台售价,再乘上销量的话就意味着更大的销售收入。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销售额这个概念的重要程度应该是相当的,甚至在某些细分行业(例如网游以及在线支付)中被认为是这个行业或公司是否有前途的象征。如果用小米的产品打个比方,小米电视2的40寸版本售价为1999,而小米电视3的70寸版本9999,这样70寸卖一台等同于5台40寸的销售额,如果再考虑上这些产品的单台销售成本(线上/线下推广、促销、导流等)在现阶段还是基本相同的,就能够理解大尺寸产品对于厂商的重要意义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1/285353.htm其次,大尺寸相对高的价格,有助于筛选高价值用户,这部分用户的付费能力是互联网厂商所看重的。在互联网厂商的角度,智能电视卖给用户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个平台上的各种增值业务机会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支付的广泛使用使得电视平台上支付手段已经足够成熟从而扫清了技术难度,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推动用户为内容付费了。对于花钱这个事儿,其实主观能动性更有价值: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价格较高的电视所在的用户群,通常对于内容付费表现的更有兴趣,来自于芒果TV和华数互联网电视的反馈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要知道这两家所服务的主要用户,正是来自于三星、索尼和LG这些高大上的进口品牌们。

最后,大尺寸使得4K内容有了更多的增值空间。在传统电视厂商来看4K屏幕可能只是一个产品卖点,一时间从40寸到70寸恨不得整个产品线全线4K化以换得传播上的口碑,但谁都知道对于60寸以下的电视而言FullHD(1080P)与UHD(4K)的显示效果差异度其实并不大,并不能带给用户额外的视觉享受;而在70寸的电视上,4K显示的细腻程度远非1080P的颗粒感所能媲美,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尺寸段上,4K屏幕的渗透率要更高的原因。
而这种体验的差异化,也给在线视频行业带来了一个重要的赚钱机会,那就是按照内容清晰度付费。最开始这种付费方式从美国的Netflix上出现,现在国内的乐视和爱奇艺都已经开始给用户提供不同分辨率的视频,对于购买高价值内容包的用户,可以免费观看超清的视频内容,而普通的免费用户所能看到的内容质量也会略逊一筹了。
写在最后的话:小米乐视们做大尺寸电视的“蝴蝶作用”
王川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提到,2016年对于传统厂商来说是“末日将至”,结果刚开年小米和乐视就把战火烧到了传统电视厂商的“自留地”70寸这个大尺寸段上,所动的已经不是传统厂商的奶酪,而是命根。
之前传统电视厂商的“小尺寸走量,大尺寸赚钱”商业模式,到现在为止至少前半句已经实现起来很艰难,互联网电视厂商们所采用的低价单品策略已经造成了足够的冲击,并让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品牌电视产生了认知,小米乐视们已经可以和海信TCL并驾齐驱。当然这个时候传统厂商们还不至于害怕,毕竟互联网厂商还只是在中小尺寸段进行拼杀;而在当作为“现金牛”的大尺寸段被小米乐视们虎视眈眈的时候,导致后半句又要沦为一句空话,传统电视厂商的2016注定将会很艰难:如果说之前还能大家一起心照不宣的按照高利润率定价合伙赚钱的话,对于这些根本不考虑利润的“野蛮人”们,传统的商业套路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