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设计应用 > 针对FPGA内缺陷成团的电路可靠性设计研究

针对FPGA内缺陷成团的电路可靠性设计研究

作者: 时间:2012-10-30 来源:网络 收藏

成团时芯片内备份的优化布局原则

每种冗余容错方式,在的矩形(含正方形) 芯片内实现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布局方案。应用本章提出的策略,针对常用的几种冗余容错方式,从可靠性角度提出了最佳的一个布局方案。

图5(a)是单模块单备份容错形式。按图5(b)所示,将主、备份沿芯片对角线布置,可以获得最低的失效率。切换布置在与主、备份电路距离相同的位置上,保证切换电路的两路输入信号时延基本相同。主、备份电路的输入分别从就近的芯片引脚输入,避免占用内部大量的互连资源。两引脚再通过PCB板上的印制线相连。

图5  单模块单备份容错形式布局

布局、时延与资源利用率

依据本章提出的策略进行布局,冗余容错模块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在这空间里可以布置其他功能电路。但是冗余容错模块之间的长距离信号连接需要消耗内有限的连线资源,往往由于连线资源消耗殆尽,无法继续布置其他的功能电路,从而降低了芯片逻辑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冗余容错模块可靠性的提升也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利用丰富的输入输出管脚资源,将片内的长线连接改为片外PCB板印制导线的连接。

无论是片内的还是片外的长线连接,都势必引起较大的信号时延,这会限制电路的最高工作频率,但随着FPGA性能的不断改善,信号时延问题会逐步缓解。

结束语

基本FPGA的片内冗余容错将会是提高微小卫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随着FPGA规模的增大和集成密度的提高,内部发生的概率也在增大,因此研究成团性对片内冗余容错的影响,具有较重要的工程价值。后续工作需要研究缺陷成团对一些常用片内冗余容错方式如TMR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探讨在电子设计自动化环境下,高效实现应对缺陷成团性策略的方法。

DIY机械键盘相关社区:机械键盘DIY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