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采用MATLAB对SPWM进行辅助设计

采用MATLAB对SPWM进行辅助设计

作者: 时间:2011-03-03 来源:网络 收藏

由图7及图8可见,在单极性调制下,死区时间明显减小了基波的幅值,降低了直流电压利用率,在未考虑中断延迟时间实际应用中,设计定时常数应考虑死区时间的影响。一般应予在扣除。

图7a=0.93,f=5kHz,td=3μs单极性调制对应输出频谱

图8a=0.93,f=kHz,未考虑死区时间

单极性调制对应输出频谱

图9a=0.95,f=10kHz对应的输出频谱

中断延迟时间Td=10μs

 

图10a=0.95,f=10kHz对应的输出频谱

5中断程序时间的影响及其对策

在单片机采用本身定时器以实现SPWM控制时,由于将定时常数写入定时器需要在定时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从中断响应到定时器进行下一次记数开始有一段时间,我们称为中断延迟时间。一般情况下,计算出中断延迟时间,然后在定时常数中予以扣除,就可以消除中断延迟时间对输出的影响。但在一些场合,如调制系数大于09,正弦波与三角波幅值几乎相等的那一段,此时的定时常数非常短,小于中断延迟时间,无法进行扣除,就是说,定时常数的时间必须大于中断延迟时间。当调制系数接近于1或调制比很高的情况下,中断延迟时间对输出有较大影响,表现在输出的电压幅值无法进一步增大。采用MATLAB仿真的波形如图9及图10所示。

可见,由于中断延迟时间的影响,随着调制比的进一步增加,基频并未得到有效的增强,而谐波成分的幅值却得到增加。

为降低中断延迟时间的影响,提高直流电压的利用率,在定时常数对应时间小于中断延迟时间的区域,可以采用降低调制比,但保留调制系数不变的方法,实际上是降低开关频率,增加了中断时间,从而降低中断延迟时间的影响,使基波的幅值得到提高。

6结语

SPWM是DC/AC变换中常用的控制方法。采用MATLAB进行辅助设计,可极大地减少工作量,并可对各种SPWM方法进行仿真,由于无寄生电路参数的影响,这种仿真更能说明各种方法的优劣。本文还对SPWM变换实际工作时死区时间和中断延迟时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