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信标的地理信息位置路由协议的改进
3 仿真结果
本文使用离散仿真器OMNeT++4.0对ITGR算法和更新信标后的ITGR+LBD算法进行仿真对比。整个实验网络为1500m×2000m,网络内随机分布200到400个节点,每次仿真增加50个节点,节点保持静止状态,网络中间存在一个900m×200m的空洞,空洞上方的一个源节点向空洞下方的10个目标节点各发送10次数据。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60706.htm
仿真主要测量平均路由跳数和路由路径平均长度,仿真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由图3可见更新信标节点后,平均路由跳数最少减少9.4 6%,最多减少21.92%,平均减少15.18%。由图4可见,更新信标节点后,路由路径平均长度最少减少6.46%,路由路径平均长度最多减少15.72%,平均减少11.03%。采用ITGR算法第二次向目标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候首先使用贪婪算法转发到信标节点。但当网络中存在窄带型空洞的时候,使用贪婪算法向信标节点转发数据有可能重新遇见空洞,造成迂回路径。而采用新的信标节点后,由于新的信标节点一般位于窄带型空洞的两端,所以有效地减少了向信标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候重新遇见空洞的问题,缩短了路由路径长度。另外当后移了信标节点后扩大了目标节点阴影区域,使得更多的目标节点可以使用已发现的信标节点,避免了二次重复信标发现。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采用新的信标节点后,可以降低路由路径的平均跳数和路由路径的长度。
4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ITGR的改进算法,通过逆着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方向选择新的中信标节点,可以扩大ITGR算法中目标节点阴影区域范围,减少算法进入周边模式的次数,改进的算法既能有效地绕过空洞,又能有效地缩短绕空洞时路由路径的迂回长度。仿真实验表明,当网络中存在窄带型空洞时,更新信标节点可以有效降低ITGR算法的路由跳数并缩短路由路径的长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