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首个芯片项目落烟台 美森邦补缺中国市场

首个芯片项目落烟台 美森邦补缺中国市场

——
作者:种昂 时间:2006-06-19 来源:经济观察报 收藏

  
  就在中芯国际一连在中国投下三条12英寸生产线之际,6月9日,美国森邦集团在山东烟台的项目悄然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环评审批。这是该集团在中国的首个项目。 

    二期上12英寸生产线

  烟台市福山区环保局副局长杨小玲表示,森邦集团在烟台福山区的芯片项目已经正式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环评审批。只等国家发改委的同意,这个烟台有史以来最大投资项目就可开工建设。

  为此森邦集团注册成立了独资项目公司——泷芯宇通(烟台)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一期投资12.6亿美元,将建设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

  森邦集团总部设在洛杉矶,从事半导体、金融、酒店及房地产等多元业务。近几年来,该集团将其主要投资转移至半导体领域,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开发研究和代工服务。

  芯片被喻为现代制造业的“印钞厂”。一般而言,一个8英寸的芯片原料成本只有70美元,经过三四百道工序的加工,可以卖到1500美元左右。泷芯宇通预计,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2亿美元。

  烟台市福山区芯片项目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说:“森邦集团在烟台二期投资将上马12英寸生产线,预计将追加投资21亿美元。”

  “目前国内投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只有中芯国际一条。美国森邦如能率先建成,将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这也预示着外资直接抢食中国芯片市场的开始。”易观国际分析师赵亚洲说。

  市场缺口大

  “美国森邦进入中国后,第一个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就是中芯国际。”赵亚洲表示。目前中芯国际已经拥有三座芯片代工厂,其中8英寸和一条12英寸厂已经投产。近日有消息称,中芯国际欲在上海、武汉分别投建一条12英寸生产线。

  来自IC Insights的报告指出,2005年中国的IC(集成电路)市场增长了11%,达到343亿美元,一举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IC市场。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需求2006年将增长32%,达到450亿美元,而国内企业只能生产90亿美元的芯片。而且,这一差距将继续扩大,2008年预计将达到800亿美元的差距。

  显然,巨大的供需缺口则是美国森邦和中芯国际不惜耗资数百亿、在华投建芯片生产线的直接动力。

  虽然我国对于芯片产业在税收等诸多方面给予非常优厚的政策,但台湾当局规定,台资企业不得在大陆投资建设8英寸以上、0.18微米以下的芯片,且每在大陆投建一条8英寸生产线,就必须在台湾同时投建一条12英寸生产线。为了规避这一政策,具有台商背景的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不得不将公司注册地放在英属开曼群岛。

  “这无疑给了像美国森邦这样的外资企业一个率先登陆中国的机遇。”赵亚洲表示,目前国内芯片的竞争尚在预热阶段。由于芯片生产线耗资巨大、动辄数百亿,资金接续是很大的考验。谁能率先冲破资金、政策瓶颈、获得先发优势,对于分食中国未来的芯片市场来说将至关重要。 

 


关键词: 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