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市场分析 > 我国汽车电子业现状及部分新技术探悉

我国汽车电子业现状及部分新技术探悉

作者:王莹 李希靖(实习) 时间:2011-09-22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引发汽车行业技术发展探析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23802.htm

  据赛迪顾问行业电子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袁远介绍,2010年,物联网产业在我国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快速发展,技术研究逐渐深入,产业环境逐渐完善。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在汽车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扩大,规模逐渐形成。2010年,工信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万物互联车先联”,被确定为装备工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车载信息系统及服务同时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补充和新的亮点受到关注。目前,汽车内部的电子网络与外界相联的通信网络还未有效融合,部分产品只具备通信功能,未与汽车总线相联,使得诸如导航设备的功能以及在其功能上开展的应用服务受到了一定限制。但是,随着汽车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技术深度融合,将必成为汽车工业两化融合的重要抓手,也将为中国汽车行业创造出新的价值。

  车联网与智联交通相辅相成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行业深度应用,对实现智能交通将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车联网还是智能交通,都离不开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在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车仍然是管理和控制的重点。所以,建立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是实现智能交通的重要手段。

  从具体应用方面分析,现阶段,车联网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及有效利用,以“人—车”、“车—车”、“车—路”信息通信为基础,对汽车的运行状态实现监控、管理,提供交通安全、行车效率、商务和娱乐等综合信息服务。而作为信息的需求方,无论是车主还是交通监管机构,都能够在车联网的行业应用推进过程中获得效率和服务的提升。

  车联网产业结构及价值博弈

  我国车联网产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主导力量。发展初期,由汽车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主导的市场化发展将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格局逐渐形成,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差异化服务将是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质上,汽车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将是产业组成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环节。

  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图1中蓝色虚线反映了在车联网帮助下,车厂与车主的接触频率。在整个购买和运行及维修阶段,车厂都可以和车主保持密切接触和联系,在CRM(客户关系管理)和VRM(销售商关系管理)方面能够为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价值。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