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晶圆代工决胜18寸厂

晶圆代工决胜18寸厂

—— 步上DRAM产业规模竞赛后尘
作者: 时间:2011-06-08 来源:新电子 收藏

  制造少量多样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20144.htm

  虽然与标准记忆体产业的营运有相当差异,但台积电若介入代工后,必然会发现原来的制造比非DRAM产品线的量小样多及省事简单,况且台积电的制程研发能力比三星还优异,台积电若不介入DRAM代工,联电便是最佳人选。

  三星集团是一家多角化的电子集团,而台积电则是只专注于非记忆体的厂,18寸厂上市后,全球DRAM厂大概只有三星才有财力投入,NANDFlash则可能只有三星及东芝会投入18寸厂,生产的厂商及先进厂的产能变少了,但DRAM及NANDFlash的需求却存在,尔必达、海力士及美光的核心能力与市场也还存在,所以这个考量便成为台积电介入记忆体代工最大的驱动力。

  全球18寸半导体产业竞争的情境受 2007~2010年DRAM市场的大崩盘影响,产业竞争模式有非常大的变化,虽然竞争的关键成本因素中的资源能力与核心能力不变,但却多了一项因素是共同投资,过去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对手,由于资源能力变得薄弱,但是为了生存的坚强意志,尔必达、海力士及美光都会放低身段进行跨国大整合,上述三者可能整合共同研发及共同投资18寸厂以对抗三星,这情境恐怕不是天方夜谭的故事。

  尽管三星及全球晶圆(GlobalFoundries)公开挑战台积电,但台积电也不是省油的灯,至少台积电有许多挑战者所无法复制的非价格竞争优势。

  全球晶圆及三星虽然以低于台积电15~20%的代工价抢单,但的颗粒成本,却受良率与整合顾客服务价值的重大相关,所以全球晶圆及三星也憾动不了台积电的龙头宝座。

  产能过剩隐忧浮现晶圆代工争取IDM订单

  由超微(AMD)晶圆厂独立出并结合中东资金成立全球晶圆,并购并新加坡特许半导体(CharteredSemiconductor),正在进行德国、美国及新加坡扩充月产能十万片的12寸厂,而除联电在台湾及新加坡扩充月产能七万片的12寸厂,三星及海力士也在扩充12寸产能,未来老旧12寸产能可能转进代工,全球晶圆代工产业现在大张旗鼓的扩充产能,因此未来难免有产能过剩的疑虑。

  这场景与气氛就像2004~2006年的全球DRAM产业一样,在一片丰收的快乐气氛中,全球业者都不约而同步在大举扩充产能,当时台湾DRAM产业是最乐观且产能扩充最大,因而引爆了全球同业的规模竞赛,2004~2006年全球DRAM产业产能扩充为2003年的2.2倍,制程也由0.14微米进阶到90奈米,一片产量增加为2.42倍,因此在2006年扩充的新产能陆续量产开出后,产量暴增至少五倍,并促使2007年爆发产业结构性的产能严重过剩问题。现在晶圆代工产业大规模的产能竞赛的确与2004~2006年全球DRAM产业的场景及气氛十分类似,从全球晶圆代工的12寸厂产能统计预估更可以感受到各家业者较劲的意味。

  虽然理论上,2013年全球晶圆代工产能及制程进阶的产量,将扩增为2010年的4.68倍,所幸,2010年基期不是很高,全球整合元件制造商(IDM)自有的产值依然是全球晶圆代工产值将近十倍。

  由于全球IDM大厂的生产成本有大幅攀升的压力,以及竞争优势的丧失,因此IDM大厂正加速释出代工商机,这要看晶圆代工能提供何种诱因来争取,以便化解产能及产量暴增所带来产能过剩的危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DRAM 晶圆代工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