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软件产业化仍显薄弱 急需解决
RFID 软件如何产品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2533.htm在 RFID 技术领域,软件产品化涉及中间件和公共服务两个层面,它们具有共性需求,也有自身发展的特点。
1. 如何发展我国RFID 中间件?
要研究中间件共性技术,突出通用性,开发适合不同应用需求的中间件。中间件范围很宽泛:小到一个中间件插件,大到功能强大的中间件平台。因此,我们应该加以明确划分。按不同功能和性能,中间件可分为可重构中间件、嵌入式中间件、移动中间件、实时中间件、分布式中间件等; 按不同应用领域,可分为面向工业应用的中间件、面向物流应用的中间件等; 按不同技术层次,可分为设备接口中间件、数据管理与集成中间件、应用集成中间件。要强调中间件产品组件化,分别开发各中间件组件,如嵌入式系统中间件、可重构中间件、实时处理中间件等,通过配置工具快速复合,结合应用推出一系列中间件产品,以及区别不同行业的RFID 解决方案。RFID 中间件系统应具有自配置能力,对于分布式中间件,提供统一的“容器”支持多中间件协同工作,中间件之间采用标准的接口。
RFID 技术是应用驱动的,应从典型应用场景出发分析软件共性需求。对于大型企业,应开发中间件平台; 对于中小企业应用,宜开发“轻量级”低成本中间件产品。
数据管理与集成,关键在于处理海量数据,实现上下游信息共享,保证数据来源、可信度及安全性,提供数据存储与备份、不同应用系统接入。RFID 数据描述采用标准格式(如基于XML、RDF 等)。在面向工业应用的中间件的开发中,实时数据管理技术很有必要,需要解决多读写器RFID 数据实时准确采集、存储与查询,RFID 动态属性管理,实时/历史数据压缩与高速查询,实时消息通信,实时事务调度与并发控制等。建立中间件开发标准,遵循标准开发,普遍适配,强调模块化,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满足不同RFID 应用需求; 针对RFID 特点,定义RFID 数据模型,加入RFID 接口,接入企业应用系统。RFID 采集的数据不能都过滤掉,历史数据很重要,中间件过滤器要建立数据过滤规则,可为公共信息服务所用。中间件开发中不仅强调RFID 数据“读”,还应强调“写”,即追加信息(保留原字段增加新字段或更改原字段)。信息的读写控制很重要,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如何发展我国RFID 公共服务体系?
要建设 RFID 公共服务平台,将社会公共信息延伸到各个方面。虽然国外RFID 中间件产品优势明显,但是在公共服务方面,中国完全有能力有所作为。采用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结构,建设面向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架构。公共服务构筑在互联网之上,也可以考虑部署在P2P 网络上,从应用场景出发,研究公共服务需求,找出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编码解析服务是国家资源,要自主开发、自己掌控,解决解析的实时性,服务响应速度,信息的定位和选取等关键问题; 解析服务上可以附加其他信息,要制订相关标准。促进公共服务服务于开环应用,提供多种服务,如信息查询服务、跟踪服务、目录服务、信息分发服务、定位服务、防伪服务等。对于信息服务,应建立标准,支持企业自己扩展。将公共服务架构在示范工程中,解决应用部署问题。公共服务关键技术涉及分布式计算模型、分布式资源发现与访问、支持移动环境的服务、服务代理模式、可扩展的物品信息描述模型、检测服务的失效和非最优化、服务模型、查询机制、服务适配器、XML解析器、信息分发、系统自配置能力。探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建立我国公共服务标准,使区域或行业服务能够集成到公共服务体系中,并探索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模式。
RFID 应用是整合应用,应用集成是关键。RFID 应用集成,包括与行业应用的集成,与工业设备的集成,与移动设备的集成,新型服务模式。RFID 技术带来应用模式转变,并走向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与管理模式。开发面向服务的行业应用模板,通过应用集成适配器,快速搭建应用系统。通过规则定义、建立RFID 对象模型,使RFID 数据进入企业ERP 数据库中。
如何促进我国 RFID 软件发展,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RFID 技术发展前景普遍看好,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支持一些软件产品研究开发并配套示范工程加以应用,力争在RFID软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霍尔传感器相关文章: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
电度表相关文章:电度表原理
霍尔传感器相关文章:霍尔传感器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