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耀辉获“国家队”投资,中国半导体IP产业正突围
据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官网消息,5月12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所、芯耀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耀辉”)等联合主办的“2025半导体IP产业研讨会”在虹口北外滩世界会客厅隆重举行。
在会上,国产半导体IP厂商芯耀辉与新华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国投聚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投聚力)、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中网投)、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投)、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下属投资平台等知名投资机构共同签署投资协议。
公开资料显示,芯耀辉成立于2020年6月11日,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高速互连技术及先进半导体IP的研发与服务的高科技公司。据悉,芯耀辉接口IP产品已服务国内各应用领域芯片公司超过50家,全线产品已在高性能运算、5G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各大应用领域的头部客户量产交付。
在本次融资前,芯耀辉已完成天使轮、Pre-A轮及A轮融资,获得了近10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大数长青、红杉中国、高瓴创投、云晖资本、高榕创投、松禾资本、五源资本、国策投资、大横琴集团、经纬创投、兰璞创投、格力、博裕资本等知名机构。今年4月,芯耀辉启动科创板IPO,国泰君安(现更名为“国泰海通”,以下仍称“国泰君安”)担任辅导机构。
此次芯耀辉成功获得新华社投资控股、国投聚力、中网投、上海国投等机构的投资,不仅有助于公司的加速发展,也可为其后续的IPO上市之路助力。
半导体IP:芯片设计的“乐高积木”
芯耀辉是国内头部半导体IP企业,主要聚焦接口IP产品,但半导体IP还有其他细化类别。
半导体IP(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是指集成电路设计中预先设计、经过重复验证的、可重复使用的功能模块,其中有处理器IP、接口IP、模拟IP、射频IP、存储IP等不同类别。半导体IP是芯片设计的“乐高积木”,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数据中心等领域。
5月12日,“2025半导体IP产业研讨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编写的权威报告《中国半导体IP产业发展洞察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接口IP的崛起、Chiplet技术的普及以及RISC-V生态的扩张是当前半导体IP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接口IP作为AI算力的“隐形支柱”,其技术迭代速度将超越摩尔定律,成为未来半导体IP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而Chiplet技术则通过IP模块化复用降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设计效率,为半导体IP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RISC-V生态的扩张打破了Arm的垄断地位,为国产半导体IP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国内半导体IP:上海、成都、北京等地前瞻布局
长期以来,Arm、Synopsys等国际巨头凭借技术积累与生态优势占据全球半导体IP市场的主导地位,但近年来中国半导体IP企业不断崛起,形成了以上海、成都、北京为前沿阵地的产业格局,逐步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全球半导体IP市场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中国半导体IP产业发展洞察报告》认为,中国半导体IP市场展现出高于全球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29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335.31亿元人民币。
上海处理器IP与接口IP的技术高地
根据新华社行业洞察系统数据显示,上海作为中国芯片设计产业的核心重镇,拥有着中国大陆地区33.3%的半导体IP企业。当前,上海聚焦于处理器IP与接口IP的研发,形成了以芯原股份、赛昉科技为代表的企业集群。
芯原股份依托自主半导体IP,构建了从IP授权到Chiplet封装的完整技术闭环。其IP矩阵涵盖六大类处理器(GPU、NPU、VPU、DSP、ISP、Display Processor)及1600余个数模混合IP。
据悉,芯原股份正在把一些重要的半导体IP从传统的SoC形式升级为Chiplet形式,并以此为基础打造新的芯片设计服务平台。另外,公司正在推进关键功能模块Chiplet、Die to Die接口、Chiplet芯片架构、先进封装技术的研发工作。
赛昉科技专注于RISC-V处理器IP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其产品涵盖昉·天枢CPU Core IP、昉·星链NoC IP等,支持安全与车规特性,并提供完备的工具链、SDK及操作系统适配资源。赛昉科技通过构建全栈式RISC-V子系统IP平台,有效提升了基于RISC-V架构的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了产品设计成本与风险。目前赛昉科技正与超聚变合作,稳步推进自研数据中心级RISC-V芯片“狮子山芯”在超聚变智算产品中的应用。
成都模拟IP与射频IP的创新中心
成都半导体IP产业以模拟IP和射频IP为核心,涌现出锐成芯微、纳能微等代表性企业。
锐成芯微成立于2011年,是集成电路知识产权(IP)产品设计、授权,并提供芯片定制服务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覆盖CMOS、FinFET、eFlash、BCD、HV、SiGe、FD-SOI等各类工艺平台,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无线通信等领域。在模拟及数模混合IP、无线射频通信IP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纳能微则专注于高速接口IP和模拟IP研发,其产品包括多通道高速接口SERDES IP、USB3.1 Type-C PHY IP等,最高支持12.5Gbps数据传输速率。纳能微的技术实力得到了广泛认可,连续三年通过国家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并荣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北京处理器IP技术创新领航
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半导体IP产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当前北京半导体IP产业以处理器IP为核心,形成了寒武纪、芯来科技等领军企业。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AI芯片研发,其半导体IP在AI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包括云端和边缘端AI芯片。寒武纪通过自主研发的MLU架构及Chiplet技术,推出了思元370、MLU370-X8等AI加速卡,性能全面升级,支持从嵌入式设备到数据中心的全场景覆盖。
寒武纪财报显示,2024年财报公司实现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256.82%。至此,寒武纪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
芯来科技则是RISC-V处理器IP领域的后起之秀,其RISC-V CPU IP遵循开放指令集国际标准,提供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系列产品,并支持灵活的模块化配置特性。芯来科技通过构建全栈式RISC-V子系统IP平台,有效提升了基于RISC-V架构的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了产品设计成本与风险。同时,芯来科技还积极推动RISC-V生态建设,与产业链伙伴合作输出定制化技术方案。
结 语
中国半导体IP产业的崛起,得益于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增长及企业技术创新。随着“自主可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半导体IP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半导体IP企业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与生态构建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