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 > 博客 > 中国光芯片领域再迎重大进展,江苏/四川等地集体“追光”

中国光芯片领域再迎重大进展,江苏/四川等地集体“追光”

发布人:芯股婶 时间:2025-05-13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光芯片又称“光子芯片”或“光电芯片”,是光电信息技术的核心组件,也是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基础元器件。相较于集成电路,#光芯片具有更高速率、更高带宽、更高能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近期,江苏南京及四川在光芯片领域相继迎来了新重大进展。

01江苏:国内首个光子芯片领域专用大模型正式发布

据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5月9日,由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联合生态伙伴共同开发的光子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正式发布。据悉,这也是国内首个光子芯片领域专用大模型。

据悉,OptoChat AI系面向光子领域全产业链的专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致力于解决科研与工程之间“知识转化效率低、参数理解难、研发路径碎片化”等问题。该模型集成超过30万条光子芯片相关专利、文献和行业数据资源,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光电芯片的研发效率与产业转化速度。

相较于通用大模型,OptoChat AI具备更强的专业性与可靠性,通过对超30万个权威专业文献、可信工艺数据的结构化提炼与智能训练,构建覆盖材料选型、结构设计、性能分析、制备路径优化等多环节的专业知识体系,有利于解决科研与工程之间“知识转化效率低、参数理解难、研发路径碎片化”等问题。

目前,OptoChat AI已面向部分产业客户和研究团队开放试用,并将在后续开放接口与联合训练平台,产业界可免费使用、共建共享。

资料显示,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创建于2018年,是南京大学与南京市“双一流”共建重点研发机构、江苏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及江苏产研院专业所,主要聚焦光学微纳结构器件制造、异质集成光电芯片、光电子封装测试和光电集成设计等方向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品制造。

据悉,该研究院已于2024年4月成功启动国内首条“薄膜铌酸锂+X”异质集成光子芯片产线,并于2024年12月成功实现8英寸铌酸锂晶圆流片,成为国内首批具有大尺寸铌酸锂光子芯片标准化量产能力的机构。

02四川: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正式亮相

5月9日,在中国品牌日四川活动“魅力天府品牌之夜”上,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周强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据悉,这款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由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发,于今年4月成功研制。

据“天府绛溪实验室”此前介绍,研究团队通过迭代电子束曝光和干法刻蚀工艺,攻克高质量氮化镓晶体薄膜生长、波导侧壁与表面散射损耗等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将氮化镓材料运用于量子光源芯片。

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在输出波长范围等关键指标上取得突破,其输出波长范围从25.6纳米增加到100纳米,并可朝着单片集成发展。周强指出,量子光源芯片无论是发光范围,还是出射亮度、纠缠质量等指标,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样品刚一研发,就被国际学术界关注。

周强进一步透露,包括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在内的量子产品有望在2026年实现多场景技术验证。未来,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不仅有望应用在量子通信、算力支撑方面,同时也有望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算力瓶颈提供破局可能。

03AI等需求推动,国内多地集体“追光”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浪潮来袭,光芯片在通信、AI、数据中心等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此前表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电子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000亿美元,而其中光芯片的需求量将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在广阔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以广东、江苏、陕西等为代表的国内多地都在向光芯片领域发力。

例如,广东在2024年推出的《广东省加快推动光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中提出,力争到2030年取得10项以上光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造10个以上“拳头”产品,培育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领军企业,建设10个左右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形成新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芯片产业创新高地。

江苏方面,2022年,“太湖光子中心”在苏州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并表示要将太湖光子中心建设成为世界级光子创新中心。之后,苏州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光子产业发展,不仅发起设立了规模100亿元的光子产业创新投资基金,同时亦对新建或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等提供资金扶持。

苏州光子产业战略目标是,到2025年,苏州市光子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形成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到2030年,产业规模超8000亿元,形成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光子产业集群。到2035年,打造万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成为全球芯—器—端细分产业核心支撑力量。

陕西于2021年启动了“追光计划”,并将光子产业链列为省级重点产业链,目标是打造千亿元光子产业集群,同时西安高新区被确定为主要承载地。2023年,为推动光子产业创新发展,陕西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光子产业链党委——西安高新区光子产业链委员。

此外,陕西还成立了总规模达20亿元的“陕西光子产业强链基金”,用于支持陕西省内光子产业领域具备颠覆性技术。

04总结

当前,光芯片产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的双重风口,中国在政策支持和部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下加速追赶,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未来需重点突破高端芯片制造瓶颈、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强国际合作,以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关键词: 半导体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