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设计应用 > 事半功倍的MIPS架构

事半功倍的MIPS架构

——
作者:Tom Riordan时间:2005-09-04来源:EDN电子设计技术 收藏
事半功倍的MIPS架构
近期宣布的两条消息应当引起微处理器用户的高度重视。
  首先,宣布将不再把时钟频率或者G赫兹作为微处理器的宣传重点。由于的这整套营销战略已经基本上维持了十余年,因此这种转变需要我们详细审视。就Intel自身而言,人们可能认为这仅仅是该公司对已经陈旧的市场战略进行的一次转移而已。但是,Intel宣布的第二条新闻,即搁置下一代高频处理器并转而发展同一裸片下的一对较低频率处理器,则暗示了这不仅是出于营销战略的考虑,而是微处理器领域已经出现重大转变的信号。这一转变是什么?原因何在?有何暗示?
  在80年代中期,基于MIPS的RISC开发商均表示,通过微处理器流水线操作可以获得巨大的性能增益。早期的RISC处理器在本质上更为简单,因此管线作业非常容易实现。为应对RISC的威胁,Intel最终通过将其CISC架构分割为指令预处理器,从而把CISC指令划分为RISC指令,随后划分为一个RISC执行单元。一旦分割完成之后,Intel将此后整整10年的时间用于把管线分成更多的段,直到最终到达目前20段管线操作的奔腾4系列--这是最初MIPS微处理器的管线操作段数(5段)的4倍。
  现在人们通常会发现,一个已知的好主意可能要经过50%到100%的逐渐"完善"而仍能获得不错的结果;例如,一个分成7到10段管线操作的处理器仍能分别具有不错甚至相当高的效率。然而,当管线操作发展成类似冷战时期核军备竞赛的情形时,其优势就消失殆尽。能恰如其分地描述军备竞赛的缩写是MAD,或称为"同归于尽(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对于Intel 和Microsoft来说,如果做一些微小的文字替换,它就变成了同样恰当地描述PC军备竞赛的缩写 -"同赚大钱(Mutually Assured Dollars)":即Intel借由不断提高处理器性能来不断提高价格,而Microsoft则不断提供越来越庞大的软件来消耗这些性能。
  但是,将管线操作不断推进从而使功率/性能成倍增长并不是Intel 单向营销战略中唯一取消的一部分。连乔丹

关键词: Intel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