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设计应用 > 基于ARM-LPC2368的网络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RM-LPC2368的网络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时间:2008-06-27来源:网络收藏
摘 要: 本文以微处理器LPC为核心、DP83848C为以太网物理层接口芯片,详细地介绍了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实现方法。 首先对微处理器LPC和物理层芯片DP83848C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给出了基于LPC的以太网接口的硬件设计,最后简述了其软件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以太网,LPC2368,DP83848C

1 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共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与的完美结合,为我们共享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PHILIPS公司的LPC2368是一款优秀的微处理器,基于它的嵌入式系统如果没有以太网接口,那么其应用价值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就整个系统而言,以太网接口电路应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是相对较复杂的。

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MAC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sical Layer,PHY)两大部分构成。LPC2368内嵌一个以太网控制器,支持精简的媒体独立接口(Reduced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RMII)和带缓冲DMA接口(Buffered DMA Interface,BDI),可在半双工和全双工模式下提供10M/100Mbps的以太网接入。因此,LPC2368内部实际上己经包含了以太网MAC控制,但并未提供物理层接口,所以,需要外接一片物理层芯片以提供以太网的接入通道。在这里选用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的DP83848C作为以太网物理层接口芯片,它提供了包括MII/RMII/SNI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LPC2368连接。

LPC2368DP83848C的介绍

2.1 微处理器LPC2368

LPC2368是基于ARM7TDMI-S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可在高达72MHz的频率下操作,其功能强大且成本效率高,支持 10/100Ethernet、全速(12Mbps)USB 2.0 和 CAN 2.0B;具有高达512KB的片内Flash、58KB的SRAM、10 位 A/D 和 D/A 转换器和一个 IRC 振荡器,还带有 SD 存储卡接口可供选择,100引脚LQFP封装(14141.4mm)。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POS系统、协议转换、加密系统等领域[1]

2.2 物理层芯片DP83848C

DP83848C是一个10/100Mb/s单端低功耗物理层器件,有几种智能降功耗模式,包括有25MHz时钟输出,很容易通过外接变压器和双绞线媒体接口;支持两种IEEE 802.3u MII和RMII Rev 1.2,方便了设计;集成的亚层支持10BASE-T和100BASE-TX以太网协议;低功耗小于270mW、3.3V MAC接口;可配置的SNI接口;48引脚LQFP封装(7x7mm)。DP83848C作为一种以太网物理层收发器,广泛应用于高端外围设备、工业控制和工厂自动化操作、通用的嵌入式应用领域[2]

硬件部分设计

3.1 电路框图

 LPC2368与DP83848C连接比较简单,直接通过RMII接口连接即可。连接好后,DP83848C再通过隔离变压器和RJ45接口接入传输媒体,其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图 1  微控制器LPC2368与PHY芯片DP83848C的以太网接口电路框图

3.2 以太网接口实际电路原理图设计

DP83848C支持几种MAC接口方式:(1)MII;(2)RMII (Reduced MII);(3)10 Mb 串行接口(Serial Network Interface,SNI)。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RMII接口方式,通过设置引脚pin39和pin6来确定,如表1所示。

MII方式选择

MII_MODE (pin39)

SNI_MODE (pin6)

MAC Interface Mode

0

0或1

MII Mode

1

0

RMII Mode

1

1

10 Mb SNI Mode

由表1可以看出,pin39应接上高电平,pin6应接上低电平。同时因为在芯片内部pin6下拉,默认为0,所以只要设置pin39接上高电平即可,这样微处理器LPC2368就可以同PHY芯片DP83848C通过RMII接口方式连接。它们之间通过RMII接口连接,芯片和控制器连接所使用的引脚数目会比较少,且数据传送速率是每次2位,即频率50MHz,所以需要一个50MHz的晶体振荡器连接到pin34 X1脚。

在RMII方式下,主要使用到的引脚有:1串行管理:MDC(pin31)、MDIO(pin30); 2MAC数据:TX_EN(pin2)、TXD[1:0](pin4 pin3)、RX_ER(pin41)、CRS_DV(pin40)、RXD[1:0](pin44 pin43); 3时钟:X1(pin34 ,RMII 参考时钟是50MHz)、X2(pin33)。

Pin27置高使得DP83848C以100Mbps的速率工作, LED显示DP83848C的工作状态。16ST8515为网络隔离变压器,其主要是起信号传输、阻抗匹配、波形修复、杂波抑制以及高电压隔离等作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通过protel 99 SE画出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以太网接口实际电路原理图


4 软件实现过程

软件的实现主要有三个部分:系统的初始化、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初始化部分完成以太网接口在使用之前的初始化工作,主要包括设置相关的寄存器、分配和初始化发送与接收缓冲区等。

4.1 以太网工作原理

在网络接口层对应的数据包是完整的以太网帧格式的,因此要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就必须按以太网IEEE802.3协议来进行,该协议所定义的帧结构如表2所示。

2:标准的以太帧格式

同步位

分隔位

目的地址

源地址

帧类型

数据段

填充

校验位

56Bit

8Bit

48Bit

48Bit

16Bit

1500Byte

可选

32Bit

每个网卡在出厂的时候有个全球固定的物理地址(MAC地址)。当总线上的一个节点发送一个数据帧,总线上其他的网络节点都拷贝该数据帧,每个节点检查数据帧的目的物理地址,如果和自己的物理地址匹配的话,该节点的网卡就接受该数据帧传给上层协议处理,反之如果不匹配,该节点就丢弃数据帧。

4.2 发送与接收数据帧

采用中断的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

发送数据帧:将要发送的数据封装成以太帧,并写入发送缓冲区;检测网络中有无数据在传送,即上一个帧是否发送完毕,如果网络中仍有数据在传送,则暂时不能发送帧,若网络中没有数据,则可以立即发送此帧;在发送该帧时,可同时封装下一个数据帧,并将其写入第二个发送缓冲区;当中断服务程序检测到第一个数据帧发送完毕时,则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有数据帧都发送完毕。发送数据帧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接收数据帧:等待直到有数据帧到达,将此数据帧保存到FIFO缓存中,然后察看该数据帧的目的地址,若为NIC的MAC地址或广播地址,并且经检验没有出错,则把此数据传送到接收缓冲中,并向处理器提出中断,将接收到的数据帧从 NIC本地缓存连续读人到系统内存中。接收数据帧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3 发送数据帧流程图

图4 接收数据帧流程图

5 结束语

本文讲到了利用微处理器LPC2368和PHY芯片DP83848C来设计以太网接口。由于微控制器LPC2368和物理层芯片DP83848C的优良性能,使得该接口电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许多优点,是实现嵌入式系统与网络连接的不错选择。

本文作者创新点:使用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LPC2368,通过精简的媒体独立接口与物理层芯片进行连接,在保证同样功能的情况下,使得布线更加简单,可以大大减小设计时的出错率。

参考文献

[1]. LPC2364/6/8/78 User manual.

[2]. DP83848C User manual.

[3]. ARM微控制器基础与实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

[4]. 付冲,陈英,马希敏,张永元.一种通用嵌入式系统以太网与实现[J].山东大学学报,2005.6,35(3):93- 97.

[5]. 吕昌泰,罗永刚.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研究与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8-2):68- 70.

[6]. 葛永明, 林继宝.嵌入式系统以太网[J].电子技术应用.2002,3:25- 27.

[7].微计算机信息-嵌入式与SOC(中旬)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