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超90%都在亏损,AI独角兽们如何逆风翻盘?

超90%都在亏损,AI独角兽们如何逆风翻盘?

作者:时间:2018-07-12来源:亿欧网 收藏
编者按:2018年,人工智能乃至前沿科技领域创投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新形势下的创业机会在哪里?细分领域的商业化落地面临哪些具体问题?

  有研究报告显示,90%以上的企业依然处在亏损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两亿。2018年,新形势下的创业机会在哪里?细分领域的商业化落地面临哪些具体问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3133.htm

  2018年,狂飙突进了三四年之久的人工智能行业终于开始面临商业化落地等现实问题。在行业细分领域,结合医疗、汽车出行(自动驾驶)、语音交互、等也呈现出新业态。

  作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时代,2015年到2016年,人工智能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官方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到4040家,其中获得过风险投资的公司达1237家。

  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Face++(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科技、出门问问、寒武纪等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榜上有名,图像识别、智能语音、AI成为主要创业方向。

  与此同时,在2018年,人工智能遭遇商业化落地之痛。有研究报告显示,90%以上的AI企业依然处在亏损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两亿。

  资本也变得更加谨慎。旷视科技副总裁谢鹏称:“从去年开始,所有的资本都会问,如何变现?”

  2018年,人工智能乃至前沿科技领域创投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新形势下的创业机会在哪里?细分领域的商业化落地面临哪些具体问题?

  资本流向:头部企业获大额融资,投资趋于理性

  作为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人工智能创业投资在2018年依然备受关注,多家头部企业相继完成大额融资。但与之前相比,资本在今年趋于理性。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要求,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着资本的视线。IDG全球常务副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就曾在公开活动时表示,IDG年初发布的未来三大投资领域里人工智能排在了第一位。

  资金越来越多流向头部创业公司。

  去年10月计算机视觉公司旷视科技Face++宣布完成C轮4.6亿美元融资后,今年AI领域融资大火越烧越旺,多家企业敲定大笔融资。

  2018年初,人工智能公司Rokid、自动驾驶技术方案解决商小马智行获得约为1亿美金融资;5月3日,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优必选宣布完成8.2亿美元的C轮融资,刷新AI领域单轮融资记录;5月31日,计算机视觉公司商汤科技宣布获得6.2亿美金C+轮融资。

  6月初,计算机视觉公司云从科技完成最新一轮10亿人民币级别的融资;6月21日,智能公司寒武纪完成B轮数亿美元融资,估值猛增至25亿美元。

  资本追捧造就大量AI领域独角兽。据公开报道,目前,中国AI领域已经有13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估值最高的优必选为50亿美元,次之的商汤为45亿美元。另有9家准独角兽公司。

  和资金涌入头部人工智能企业相对的,是投资机构对于AI领域的投资逐渐趋于理性。北京主线科技CEO张天雷曾公开表示,人工智能投资热潮逐渐退去。

  这个观点也可以从投资数据上有所体现,IT桔子收录的2017全年投资事件353起,数量有所回落,新增AI企业数量有所下滑,不足50家。

  落地之痛:只靠博士创业的AI时代已过去

  《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从投资结构来看,2017年,中国AI投资市场已向发展期转移,但孕育期和出生期企业投资增长迹象不明显。截至2017年上半年,就有超过50家AI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宣布倒闭。

  “死因”之一是企业落地之痛。

  “现在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可能不同于前两年,之前是有豪华的团队、大笔的钱,从去年开始,所有的资本都会问,如何变现?”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旷视科技副总裁谢鹏不久前在公开活动中的发言,直指人工智能产业正在遭遇的商业落地之痛。

  6月3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首次发布《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摸清了全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人工智能企业于2015年到2016年呈现爆发性增长,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国人工智能企业共计4040家,中关村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的高地。”该委员会软件处副处长尤靖表示。

  然而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18 中国AI商业落地100榜单及研究报告》,伴随着2016年之后的AI投资创业大潮发展起来的AI企业,90%以上依然处在亏损阶段。

  业内普遍认为,2018年是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元年,如何成为行业中不到10%的盈利公司,是资本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专注于视觉智能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云天励飞采取的办法是,寻找懂得跨界的行业专家、组建全方位的跨界团队。

  “做垂直应用要横跨很多不同的领域,但这不是说几个领域的专家往一块一坐就能简单地把事情搞定的,垂直应用场景涉及到很多领域,所以需要具备跨界创新的素质。我们从研发产品到市场拓展到团队建设,全方位做跨界探索。”“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云天励飞CEO兼联合创始人陈宁表示。

  针对技术型企业产品化落地的问题,陈宁已有所考虑。他认为,现阶段AI公司需要做的,就是为其他行业的企业提供服务,并且能够直接解决其问题。这就要求在垂直细分领域中,AI公司必须深入到行业中去,才能捕捉到对方的痛点。基于此,云天励飞团队内部在不断引入宏观安全领域、安防领域内的专家,辅助云天励飞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使成熟的技术尽快落地。

  陈宁的观点与寻找中国创客导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不谋而合。

  在李开复看来,在AI创业初期,拥有稀缺知识资源的博士就能把一个公司打造出来,而进入AI赋能商业时代,AI公司还需要一个懂技术、懂产品、懂落地的商业领导。“只靠博士创业的AI时代已经过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AI 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