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台湾IC的产学研:联发科申设实验室

台湾IC的产学研:联发科申设实验室

作者:时间:2013-01-21来源:运营与增值网收藏

  董事长蔡明介指出,台湾IC设计公司面对世界级的竞争挑战,深耕技术是保有竞争力的根本法则。已向国科会申请成立实验室(),透过产学合作,深入布局智慧型装置和系统技术领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41238.htm

  联发科将在今年5月合并F-晨星,挤下绘图大厂辉达(Nvidia),跃居全球第4大IC设计厂。联发科在产学合作累积丰富的经验,蔡明介认为,台湾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基在人才和技术,产业界必须加强人才培训,建立产学合作制度与环境。以下是蔡明介针对产学合作议题发表的看法。

  问:台湾产业在人才问题以及在产学合作面临那些挑战?

  图/经济日报提供

  答:台湾小国寡民,相较来说缺乏天然资源与市场腹地,要立足全球,关键在于高素质的人力。近年来台湾表现比较好的科技公司,都是以重视技术,并愿意积极投入、长期耕耘者居多。所以我认为,台湾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奠基在人才和技术。

  台湾如何与全世界的对手竞争人才,其中有一做法是建立海外据点以强化研发,以弥补研发(R&D)人力之不足,但却可能有营运费用高昂、跨国研发管理不易,更有流失重要智慧财产(IP)的风险性。

  釜底抽薪之计,在于加强台湾人才的培育,并计划性建立产学合作制度与环境吸引外来人才。以往学术与产业分流,造成「学用落差」,应加强产学合作,有利人才培养的接轨,以解决此问题。

  然而目前学界有太多限制,比方说:1、教授升迁与学生毕业采用论文点数,使研究变成「论文导向」而非「技术开发导向」。2、个别教授与研究人员的研究薪酬有诸多法规限制,不利吸收一流人才并给予奖励。3、计划审核执行与经费的使用,缺乏弹性,也无法跟上产业快速变化的步调。

  产学合作需大破大立,打破僵化限制,才能真正发挥功效。政府与学界必须有勇气打破僵化的规定,提高弹性,才能导正人才培育的窠臼,应健全人才环境,巩固本国培养人才,还要减少制度面限制,以吸引国际人才。我们必须正视台湾已被全球边缘化的现况。

  台湾若不重视人才环境,即使是台湾自身培养的人才,也可能会被其他国家所吸收。然而目前台湾对国际人才的引进,有太多制度面的限制,相关单位应该以鼓励代替限制。

  问:国科会产学大联盟是仿造美国半导体协会(SRC),可以落实台湾大型产业走向世界、达到创新升级吗?

  答:SRC组织研发方向,与台湾科技产业需求未尽相同,SRC 经验未必能为产学大联盟借镜。因为美国SRC的研发目标是技术进程明确的半导体制程技术,然台湾科技产业面临的挑战,具备高度不确定性,必须拥有高度弹性。

  我认为,产学大联盟成功的关键,将必须克服结构性问题,使产学「同心齐步」,并提高产学研发绩效相连结的诱因。举例来说,对学术界而言,论文点数为教授升等、学生毕业、学校评鉴、经费补助最重要的指标。

  在此种结构下,即使产业界提供题目与资源,学术界仍以论文发表为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并非致力于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应该放宽自由度,让产业界有更多主导权,而非囿于现有规定。

  目前产学大联盟虽大幅开放业界参与的程度,但在制度与审核面,仍保有许多原先来自于旧有制度的限制。建议应放宽自由度,除了让业界贡献产业经验与研发资源外,能让业界有更多主导权,修改游戏规则,改善产学合作环境。

  问:这次国科会端出大联盟方案,联发科也积极响应,目前的想法或作法有哪些?

  答:联发科过去十余年来和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产学合作,已累积丰富的经验。过去我们赞助台大成立「台大-联发无线研究实验室」,以成为世界一流实验室为目标。

  此实验室至目前为止共获得35篇ISSCC论文,26件专利申请,有相当丰硕成果。同时也培育了优秀学生,多数也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公司也陆续和交大和清大成立实验室,在通讯标准制定和使手机系统软体上都有不错的成果。

  随着联发科在市场地位和技术的提升,我们面对世界级的竞争挑战,中长期技术深耕布局是保有竞争力的根本法则。

  由于过去累积的产学经验,加上内部尖端的研发人才,我们透过此次产学大联盟,邀请国内多所大学教授提出能适配企业需求和学校研究的议题。

  同时我们也有一套严谨的程序,经过公司内部研发部门和学校教授共同讨论后,制定出研究题目、时程规划和预计产出后,最后才定案。

  我们已向国科会申请成立「联发科实验室」,涵盖智慧型装置和系统的核心技术领域,目前教授成员来自台大、清大、交大和中正大学。

  未来产学合作要成功,有以下要素应该被认真考虑和执行:一、学校教授对产学大联盟目标的认同:不同于过去国科会给予教授单纯学术研究的计划,产学大联盟的主要目标是希望能透过企业的参与,将国家研究资源用于对于国内企业未来有益的研究上。教授必须能认同此一目标,定期和企业研发团队充分沟通,并能适时调整研究目标与方向,找出能契合双方的共同目标。

  二、企业积极参与:联发科有一群顶尖的技术研发团队,透过积极参与计划的制定,能确保计划执行方向和预期成果能满足企业未来的需求。

  每一计划都有公司内部对应的研发人员,透过定期会议和成果审查,可将业界最新竞争动态回馈至学校研究团队,调整研究方向,确保研究成果品质,并将重要成果申请专利,作为未来竞争的重要武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