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发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营收达6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7%;净利润达到7.71亿美元,同比大增158%,毛利率达50%。第三季度的业务表现强劲,实现创纪录的季度营业额,主要得益于EPYC(霄龙)处理器和Instinct系列数据中心产品的销售增长,以及市场对Ryzen(锐龙)PC处理器高涨的需求。
关键字:
AMD 英伟达 AI GPU 数据中心
10 月 28 日消息,近年来随着 RISC-V 的蓬勃发展,RISC-V 设备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然而,一直以来 RISC-V 设备无法使用高端显卡,仅能搭配一些低端显卡。这是因为旧款 AMD Radeon 显卡可以与 RISC-V 上的开源 AMD GPU 驱动程序配合使用,但依赖 Display Core Next(DCN)功能的较新显卡由于依赖浮点支持而出现问题。最新的 Linux 6.10 新增了 RISC-V 内核的浮点支持,因此 RISC-V 对高端显卡的适配也提上了日程。深圳市群
关键字:
RISC-V GPU AMD
10月25日消息,NVIDIA今年3月份就发布了新一代高性能GPU Blackwell,8月份宣布出样,随后开始大规模量产,目前已经开始批量交付客户。但就在年中前后,有传闻称Blackwell GPU存在架构设计问题,投产交付不得不延误,但是NVIDIA始终没有正面回应。近日,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确认,Blackwell GPU确实存在设计上的重大缺陷,不影响正常功能,但导致良品率非常低。他透露,为了解决这个缺陷,NVIDIA重新设计了多达7颗芯片。黄仁勋强调,这个缺陷100%是NVIDIA自己的设计问题,
关键字:
黄仁勋 blackwell GPU
10 月 23 日消息,消息源 Moore's Law is Dead 在最新一期 YouTube 视频中,曝料英伟达正向其合作伙伴分发 GPU 样品,并分享了一张可能是 RTX 5080 笔记本 GPU 的图片。图片显示样本名为 N22W-ES-A1,明确标记为工程单元,Blackwell GB203 GPU 芯片采用长方形设计,相比较 Ada 的 AD104,明显更长。注:英伟达 Blackwell GPU 系列共有 6 个版本,分别包括 X11、X9、X7、X6、X4 和
关键字:
笔记本电脑 英伟达 GPU RTX 5080
10 月 22 日消息,TrendForce 集邦咨询今日发文,称英伟达近期将其所有 Blackwell Ultra 产品更名为 B300 系列,预估明年将策略性主推 B300 和 GB300 等采用 CoWoS-L 的 GPU 产品,这将提升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量。注: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是一种 2.5D 的整合生产技术,由 CoW 和 WoS 组合而来。CoW 就是将芯片堆叠在晶圆上 (Chip on Wafer),而 WoS 就是基板上的晶圆 (Wafe
关键字:
英特尔 GPU CoWoS
10 月 16 日消息,英伟达 RTX 50 系列显卡有望在明年 CES 2025 上亮相,根据博板堂今日最新消息,RTX 50 系列各型号可能会发布比较快,基本上是逐月发布,确定英伟达针对 RTX50 系列的大概发布时间:2025 年 1 月 CES 发布 RTX 5090D5080 系列2 月份将发布 RTX 5070 Ti5070 系列3 月份将发布 RTX 5060 Ti5060 系列所以 2025 年 Q1 季度内将全部发布完,暂时没有 SUPER 系列型号的产品规划。据此前报道,英伟达创始人兼
关键字:
英伟达 GPU RTX 50
联发科最新的旗舰芯片天玑9400震撼发布,迅速成为行业焦点。这款芯片采用了台积电的3nm工艺,搭载全大核CPU架构,主频达到3.62GHz,展现出强大的性能优势。不仅如此,天玑9400在能效方面也表现出色,其GPU支持90FPS超高帧率的光追渲染效果,大幅提升了画面质量和游戏体验。对于那些注重性能和续航表现的用户来说,天玑9400无疑是今年最具吸引力的旗舰芯片之一,带来前所未有的流畅体验。先来看看天玑9400各个方面的账面数据最新升级。天玑9400采用了业界最先进的第二代台积电3nm制程,第二代全大核CP
关键字:
天玑9400 GPU 光追 90FPS 超高帧率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大量新的处理器和系统级芯片(SoC)被广泛引入到车辆中,无论是在驾驶还是座舱等场景,无论采用域控制器模式还是新兴的中央控制单元模式,都无一例外地在考虑加入更加智能化的新功能。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这些控制单元中的相关芯片的系统级故障或意外行为可能引起的危险,因此需要发现这些故障或可能的意外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个过程就是为汽车芯片建立和提供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亦简称FuSa)解决方案。具体到一款微控制器(MCU)、中央处理器(CPU)或者图形处理器(GP
关键字:
GPU 功能安全机制 智能驾驶 Imagination
IT之家 10 月 11 日消息,集邦咨询 Trendforce 今天(10 月 11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英伟达今年第 4 季度出货 GB200 之后,考虑在下一代 AI GPU 产品中使用独立 GPU 插槽设计,替代当前的板载解决方案,有利于富士康和互联组件供应商 LOTES 等供应链公司。行业消息称英伟达计划从板载解决方案(on-board solution,OAM)切换到插槽类型(socket type),预估最快应用于 GB300 产品线。插槽设计通常应用
关键字:
英伟达 GPU 接口
进入2024年,全球RISC-V社群在技术和应用两个方向上都在加快发展,中国国内的RISC-V CPU IP提供商也在内核性能和应用扩展方面取得突破。从几周前在杭州举行的2024年RISC-V中国峰会以及其他行业活动和厂商活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趋势。作为全球领先的IP供应商,SmartDV也从其中国的客户和志趣相投的RISC-V CPU IP供应商那里获得了一些建议和垂询,希望和我们建立伙伴关系携手在AI时代共同推动芯片产业继续高速发展。SmartDV也看到了这一新的浪潮。上一次在行业庆祝RISC-V
关键字:
智权 SmartDV RISC-V CPU IP
在 2024 年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从医疗诊断到智能交通,从金融分析到智能家居,AI 技术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一背景下,算力和存力成为了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关键要素。究竟算力与存力谁更重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何为算力与存力?算力,顾名思义,是指计算能力。算力是数字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算力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从云端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到边缘设备的实时计算,算力的提升使得我们能够更快地处理数据、更准确地模拟复杂
关键字:
AI GPU SSD HDD
一位行业分析师最近透露,中国已经开发了跨多个数据中心的单一生成式 AI (GAI) 模型,考虑到在单个数据中心使用不同 GPU 的复杂性,更不用说在多个地理位置使用服务器了,这是一项巨大的壮举。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首席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在X(前Twitter)上表示,中国是第一个实现这一成就的国家,他是在一次可能无关的NDA会议的对话中发现的。这种在不同地点/架构中训练 GAI 的技术对于中国保持其 AI 梦想向前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美国制裁阻止
关键字:
数据中心 GPU 生成式AI 模型
顾问公司贝恩(Bain & Co)25日发布报告,表示受到人工智能(AI)带动,半导体以及AI功能智能型手机与计算机需求大增,加上地缘政治风险,可能掀起全球新一波芯片短缺。上一波全球芯片荒是出现在新冠疫情期间,当时人们被迫在家工作使得消费者电子产品需求大增,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混乱,芯片市场供不应求。贝恩指出,GPU与AI消费者电子产品需求将成为芯片缺货的原因。该顾问公司美洲技术业务部门主管Anne Hoecker提及,「图形处理器(GPU)需求暴增,使半导体价值链的特定元素出现短缺。如果再加上一波AI装置
关键字:
芯片荒 GPU AI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认为,尽管一个重大但易于修复的设计问题导致良率低,但 Nvidia 将基于 Blackwell 架构生产大约 450,000 个 AI GPU。如果信息准确无误,并且公司设法在今年出售这些单位,这可能会转化为超过 100 亿美元的收入机会。“预计 Blackwell 芯片将在 2024 年第四季度生产 450,000 件,这意味着英伟达的潜在收入机会超过 100 亿美元,”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据报道The_AI_Investor,一位倾向于访问此类笔记的博
关键字:
Nvidia Blackwell AI GPU
根据 Jon Peddie Research 的数据,2024 年第二季度台式机独立显卡的出货量增加到 950 万台。然而,只有 Nvidia 受益于台式机对独立 GPU 的更高需求,因为它继续主导市场。相比之下,AMD Radeon 插件板 (AIB) 的销售停滞不前,市场份额也是如此,而 Intel Arc 的份额下降到 0% 左右。根据 JPR 的数据,第二季度台式机的 GPU 销量总计为 950 万台,环比增长约 9.4%,同比增长 48%。传统上,与第一季度相比,独立 AIB 的出货量在第二季度
关键字:
英特尔 GPU
gpu ip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gpu ip!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gpu ip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gpu ip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