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外媒报道,苹果汽车的开发正面临挫折,这将使得这款汽车的发布日期较此前预计的时间推迟了两年。目前,“苹果汽车”仍然是一个谜,尽管每年估计有10亿美元被投入到所谓的“泰坦项目”中。然而,作为苹果最昂贵的研发项目之一,这个电动汽车项目尚未进入正式的原型阶段。传闻已久的“苹果汽车”项目在苹果内部被称为“特别项目组”(Special Projects Group)或者“泰坦项目”(Project Titan),该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经历了重组、裁员、领导层变动和战略调整。事实证明,要实现这一目标,对苹果和其
- 关键字:
苹果 自动驾驶 电动汽车
- 1月24日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将推迟自研汽车上市时间,同时还会降低自动驾驶技术的目标。据称,苹果曾设想过制造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但现在研发的电动车型在功能上“比较有限”。即便如此,该公司推出电动汽车的目标日期也一延再延。根据最新的变化,苹果希望最早在2028年推出这款车,比其最近的预测约晚两年。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发现无法在可预见的未来完成全自动驾驶汽车后,转而开发更基本的驾驶辅助功能,向特斯拉现有的水平看齐。知情人士说,该车将使用所谓的L2+系统,而非原计划的Level 4技术、甚
- 关键字:
苹果 自研汽车 自动驾驶
- 1月1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自动驾驶卡车巨头图森未来宣布,决定自愿将公司普通股从纳斯达克退市,并终止其普通股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注册。图森未来预计其最后一个交易日为2月7日左右。图森未来表示,退市是董事会作出的决定, 这是对股东最好的选择。自2021年图森未来IPO以来,资本市场发生了重大转变,公司估值和流动性下降,公司股价波动性明显加大。(图森市值巅峰超160亿美元,股价接近80美元/股,如今市值仅为1.13亿美元,股价为0.49美元/股)图森未来表示,“保持上市公司身份的好处不再能证明成本是合理的。
- 关键字:
自动驾驶 股价 退市
- 蔚来宣布推出自己的处理器,小米推出首款电动汽车。
- 关键字:
自动驾驶
- 1月8日,英伟达宣布理想汽车已选择NVIDIA DRIVE Thor 中央车载计算机,用于下一款车型。同时,英伟达还表示已与长城汽车、极氪和小米合作,这几家厂商已采用 NVIDIA DRIVE Orin 平台为其智能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动力。英伟达表示, NVIDIA DRIVE Orin已经成为当前智能汽车首选 AI 汽车计算机。此外,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寻求其后继产品 NVIDIA DRIVE Thor 的先进功能和 AI 性能来制定未来的车辆路线图。据悉,理想汽车目前使用两个 DRIVE Orin 处理
- 关键字:
英伟达 自动驾驶
- AMD (超威,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D )今日宣布,其将在 2024 年国际消费电子展( CES 2024 )上展示汽车创新,并通过推出两款新器件扩展其产品组合,即 Versal Edge XA(车规级)自适应 SoC 和 Ryzen™(锐龙)嵌入式 V2000A 系列处理器。这些器件彰显了 AMD 在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其旨在服务于关键汽车重点市场领域,包括信息娱乐、高级驾驶员安全和自动驾驶。AMD 将与不断壮大的汽车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一道,在 CES 2024 上展示这些全新器件当前或未来汽车解决
- 关键字:
CES Versal Ryzen 处理器 自动驾驶
- 自动驾驶和软件(SW)开发之间有何共同点?乍一看,并没有什么共同点。但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演进路径上。开发团队本身不会成为 “乘客”,但设计、创建、保护、分发和维护等方面相关人员的传统角色和职责会发生转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可以先深入了解一下自动驾驶的概念,然后再将其与软件开发联系起来。 自动驾驶的概念出现已有多年,曾经看似未来派的概念如今已成为现实。从本质上来说,自动驾驶汽车(AV)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出行中的人为失误(目前约 90% 的
- 关键字:
DevSecOps 智能副驾 自动驾驶
- IT之家 1 月 5 日消息,LG 近日发布新闻稿,宣布和麦格纳(Magna)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未来汽车的控制模块,预估最快装备了 2027 年的新车上。IT之家援引新闻稿内容,这款面向未来汽车的移动平台结合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AD)和车载信息娱乐(IVI)技术,为车企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安全性,并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互动体验。这套统一的汽车控制模块集成了多个 IVI 系统和 ADAS / AD 系统,减少汽车内部所用的电子控制单元数量,高效处理各种汽车安全完
- 关键字:
LG 汽车电子 自动驾驶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其中,高等级自动辅助驾驶和全自动驾驶更是引领了这场技术革命的浪潮。在自动驾驶时代中,汽车已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用户的“第三空间”。自动驾驶依靠全方位的感知系统、智能的决策系统和精确的执行系统,不需要驾驶员操作,用户在车内即可实现娱乐和办公。自动驾驶可通过多种传感器的融合和车路协同技术对周围环境进行全视角预先感知,可以提前规避风险,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比如,当车辆行驶在直道上,有向左或向右冲出本车道的趋势,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就可以通过显示和方向
- 关键字:
车载CIS芯片 新能源汽车 自动驾驶
- 尽管包括碰撞结构、安全气囊、刹车和轮胎在内的汽车技术不断进步,帮助提高了车辆安全性,但我们仍然面临着各种道路风险。而且,这些风险是不断变化的。低光照度等驾驶条件会显著增加道路危险性,而此类驾驶条件不仅给驾驶员带来挑战,同时也对车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ADAS) 中的传感器带来考验。在严苛的夜间和低光环境中,需要高性能汽车传感器来确保行车安全。显而易见,在低光条件下,道路存在更大的风险。低光环境增加驾驶危险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视力的局限性。在黑暗条件下,驾驶员往往无法及时察觉风险,或者完全注意不
- 关键字:
安森美 图形传感器 自动驾驶
- 据外媒,除了传统客户联发科、AMD、英伟达、英特尔、高通外,特斯拉也已确认参与台积电(TSMC)明年的3nm NTO芯片设计定案(New Tape-Outs,NTOs)。报道称,特斯拉成为台积电N3P的客户也表明,其打算利用该尖端技术生产下一代全自动驾驶(FSD)智能驾驶芯片。据了解,台积电N3P工艺计划预计在2024年投产,与N3E工艺相比,N3P的性能提高5%,功耗降低5%到10%,芯片密度提高1.04倍。台积电表示,N3P的性能、功耗和面积(PPA)指标,以及技术成熟度,都超过了英特尔的18A工艺。
- 关键字:
特斯拉 台积电 3nm 自动驾驶
- 如果从头到尾开始全部自研,智能电动汽车的设计、生产、运营包括哪些技术,斌哥在蔚来的科技日上告诉了我们答案。在蔚来技术全栈(可以等价为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全栈)里,既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将智能化作为独门秘籍的新势力车企在此重兵布局;也可以看到电池、电驱、高压系统,这些是自主新能源品牌擅长的领域;至于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全景互联,则是华为、小米甚至包括魅族这类手机厂商杀入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重兵利器。除此之外,还有芯片这类以往属于Tier 2级别的人员/科技/资金密集型业务。图片来源:蔚来汽车遍观整个智能电动车圈
- 关键字: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自动驾驶 蔚来汽车 全栈自研
- 自动驾驶体验持续升级,带动消费者智驾方案接受度迎来拐点。2023 年多家车企巨头升级智驾系统,推出城市 NOA 功能,向 L3 等级自动驾驶持续推进。2023 年 3 月,小鹏推出了新一代智驾系统 XNGP,同年 4 月,华为推出HUAWEI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智能驾使在舒适性、安全性、便利性的体验升级颠覆了消费者们对 NOA 局限于高速路的刻板印象,车主为高阶智驾买单意愿逐渐加强。2023 新版问界 M7 的 ADS 高阶智驾包选装率达到 60-70%(2023 年 9 月
- 关键字:
自动驾驶 小鹏 华为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新趋势。华为作为中国科技巨头之一,自2019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来,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市场敏锐度,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华为从一个通信设备制造商迅速转变为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导者,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华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王者”?我们将通过相关的事实进行分析,揭示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崛起的背后原因,并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推动华为取得了今天的成
- 关键字:
华为 自动驾驶 新能源汽车
- 11月10日消息,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Cruise已开始裁员,此前该公司暂停了所有自动驾驶业务,并失去了在旧金山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关键商业许可。据外媒报道,美国当地时间周四,Cruise解雇了大批临时雇佣工,他们主要负责支持自动驾驶车队。该公司发言人蒂芙尼·特斯托(Tiffany Testo)表示,这些人的工作包括清洁、充电和维护车辆,以及回答客户的咨询。当然,并非所有受雇于第三方的临时员工都被解雇了。特斯托表示,遣散费将由中介公司处理。与此同时,通用汽车此前曾表示,将暂时停产Or
- 关键字:
自动驾驶 Cruise
车联网&自动驾驶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车联网&自动驾驶!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车联网&自动驾驶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车联网&自动驾驶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