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5日,拉斯维加斯——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3)上,Mobiley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教授分享了Mobileye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技术,并详述公司在2023年和未来的最新业务情况。Amnon Shashua教授也着重分享,消费级自动驾驶汽车如何通过Mobileye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Mobileye SuperVision™,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极氪001电动汽车。中国车主将很快能通过OTA升级的方式获取Mobileye SuperVisi
关键字:
SuperVision 自动驾驶 Mobileye
1 月 4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伟达和富士康周二宣布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平台。富士康称,将基于英伟达的 DRIVE-Orin 芯片为汽车制造电子控制单元 (ECU),未来将服务于全球汽车市场。富士康生产的电动汽车(EV)将采用 DRIVE Orin ECU 和 DRIVE Hyperion 传感器架构,以实现高度自动化的驾驶功能。据悉,英伟达的 DRIVE Orin 芯片最早发布于 2019 年,并于 2022 年 3 月宣布量产。这款芯片能够进行每秒 254 万亿次运算,理论上通过不断升级扩展,能
关键字:
nvidia 富士康 自动驾驶
IT之家 12 月 11 日消息,据紫光股份官微,近日,国内首个基于车联网安全的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建设项目,在江西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组织召开项目终验会议,会上专家经过最终资料质询及现场审查,一致同意本项目通过终验并签字验收。紫光股份称,这是首个落地的基于新华三车联网安全解决方案的智能驾驶项目。该项目以 C-V2X 车联网技术为核心,以 5G 技术为网络通路,新华三为上饶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项目打造了“车、路、云、网、安”一体化协同解决方案,形成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综合应用。新华三车路协同安全
关键字:
车联网 自动驾驶
IT之家 12 月 8 日消息,特斯拉在一位用户就其自动驾驶提起的诉讼中为自己辩护,称“仅仅是未能实现长期的、有抱负的目标并不是欺诈”。今年 9 月份,一位特斯拉车主对特斯拉提起集体诉讼,称特斯拉“涉嫌在其自动驾驶、增强型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FSD)技术上误导公众”。自 2016 年以来,特斯拉就声称其生产的所有车辆都有“所有需要的硬件”,可以通过未来的软件更新实现自动驾驶。然而,这家汽车制造商尚未兑现承诺,而且在过去几年中,一些车主开始怀疑特斯拉的能力不够,因此出现了上述诉讼。上周,特斯拉
关键字:
自动驾驶 特斯拉
2022 年 12 月 6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 Ambarella(下称“安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BA,专注于 AI 视觉感知芯片的半导体公司),今天领先业界首发集中式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架构,它既可以对原始毫米波雷达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也可以与其它传感器输入,例如摄像头、激光雷达和超声波,进行深入的底层融合。这一突破性的架构为 ADAS 和 L2+ 至L5 的自动驾驶系统以及智能机器人的 AI 算法,提供了更高级的环境感知和更安全的路径规划。安霸傲酷独特的毫米波雷达技术,使用 AI
关键字:
安霸 自动驾驶 4D 成像毫米波雷达架构
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和卡车)所必需的汽车系统的扩散即使在现在也继续获得动力。当然,电压和电流水平会发生变化;然而,对低EMI/EMC辐射的要求不会消失,它们需要运行的恶劣环境也不会消失。幸运的是,现在和将来有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系统设计人员,即使2030年代中期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动驾驶汽车的时间表毫无疑问,自动驾驶汽车即将到来,即使一路上有一些挫折。所以,有几个好的问题可能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到达那里,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那里?根据汽车行业的说法,这种转变有两个标准术语:一个是进化的,即现有汽车一
关键字:
自动驾驶 高压转换器
11 月 24 日消息,特斯拉 CEO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宣布,特斯拉的 FSD(Full Self-Driving,全自动驾驶)Beta 版现已面向所有北美付费车主推出。特斯拉 FSD Beta于 2020 年开始测试,一开始只面向少量客户开放,此后逐渐扩大到约 16 万名车主。体验特斯拉 FSD Beta 通常还需要车主达到特斯拉内置的安全评分要求,并需要有高级驾驶员辅助功能 Autopilot 的100 英里使用记录。如今全面开放后,FSD Beta 不再考察用户的评分和熟悉度,只
关键字:
特斯拉 FSD Beta 自动驾驶
中国苏州——2022年10月27日——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纳斯达克代码:NXPI)日前宣布将与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创智”)围绕4D成像雷达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大发展。 &
关键字:
恩智浦 中汽创智 自动驾驶
当目前经典乘用车的ADAS功能以及交通行动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应用中,雷达已逐渐成为安全使用案例的关键感测模态(modality)。恩智浦半导体公司(NXP Semiconductors N.V)也在日前宣布,已投入生产新一代77GHz RFCMOS系列雷达收发器。 恩智浦宣布投产能适用于ADAS与自动驾驶的第二代77GHz RFCMOS雷达收发器恩智浦认为,面对现今车辆在实现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要求更严苛的使用案例需要更高的射频效能,才能在超过300m的
关键字:
NXP RFCMOS 雷达收发器 ADAS 自动驾驶
中国上海——2022年10月10日——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XPI)宣布第二代RFCMOS雷达收发器系列已投入生产。TEF82xx是TEF810x的新一代,TEF810x久经市场考验,出货量已达数千万片。TEF82xx针对快速啁啾调制进行了优化,支持短距、中距和长距雷达应用,包括级联高分辨率成像雷达。该器件可支持360度感测及关键安全应用,包括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控制、盲点监控、横向交通警告和自动泊车。 产品重要性在经典乘用车中的A
关键字:
恩智浦 ADAS 自动驾驶 77GHz RFCMOS 雷达收发器
北京时间9月16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包括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内的科技大腕,都放言自动驾驶汽车有朝一日会取代传统汽车。然而,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美国人对这种说法不感冒。 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表示,驾驶自动驾驶汽车或是乘坐一辆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自己感到更不安全。另外,7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其他亲朋好友正在乘坐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他们也会为安全感到更加担心。 这次调查由保险平台Policygenius进行,有大约1500名超过18岁的成年美国人提交了调查
关键字:
自动驾驶 汽车 特斯拉 无人驾驶 马斯克
本文是系列文章中的第3篇,原文刊登在《福布斯》杂志“未来焦点”栏目,内容是风河公司最近对Zoox公司创始人、首席技术官Jesse Levinson的采访。之前的第1、第2部分讨论了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现状、“从头做起(Ground-Up)”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种设计理念的一些创新特性。在本篇文章中Jesse讨论了为城市引入Robo-Taxi系统所带来的效益。他还谈到了一些可预期的挑战。风河:您们是怎样与当地和各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合作的?城市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才能应用您们的技术?在此过程中涉及的改变是
关键字:
自动驾驶 风河
现如今,大多数自动驾驶汽车都依靠传感器融合,即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多传感器数据以一定的准则进行分析和综合来收集环境信息。正如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巨头们所证明的那样,多传感器融合提高了自动驾驶汽车系统的性能,让车辆出行更安全。 但并非所有的传感器融合都会产生相同的效果。虽然许多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依靠 "目标级"的传感器融合,但只有集中式传感器前融合才能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最佳驾驶决策所需的信息。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解释目标级融合和集中式传感器前融合之间的区别,以及解释证明集
关键字:
自动驾驶 集中式 传感器融合
科技巨头微软正在进军汽车行业。 在8月28日举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微软首次发布面向汽车和移动出行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阳表示:“此次推出的汽车和移动出行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将借助覆盖全球的微软智能云与智能边缘服务,以及能够同时满足中国与全球市场的安全合规保障,推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创新升级,助力中国车企走向全球。” 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微软中国副总裁、微软中国区企业商用事业部总经理袁以拓详细介绍了微软对于进入汽车行业的思考。
关键字:
微软 自动驾驶
提供超丰富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的业界知名新品引入 (NPI) 分销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 发布了新一期的Empowering Innovation Together™计划。这一期将探讨驾驶员监控系统对于检测驾驶员的疲劳或分心等迹象以及其他乘员状况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3级以上自动驾驶所需的安全性。作为2022 EIT系列的第四期,本期内容包括两篇文章、一篇博客、一张信息图,以及新一集的《科技在你我之间》播客与《过去、现在和未来》视频。在本期的“驾驶员监控系统”主题内容阐述了使用新
关键字:
自动驾驶 贸泽 AI 驾驶员监控系统
车联网&自动驾驶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车联网&自动驾驶!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车联网&自动驾驶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车联网&自动驾驶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