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郭台铭:华为要战胜思科 必须要与富士康合作

郭台铭:华为要战胜思科 必须要与富士康合作

作者: 时间:2009-07-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华为、中兴的成功,代表了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竞争力在全球的快速崛起,业界人士认为,如果说,过去珠三角承载的“中国制造”是以“制造成本”优势取胜的话,现在的竞争优势,已经向“研发成本”以及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优势上过渡:比如越来越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珠三角从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涉及各个环节的高效的供应链配合体系,以及越来越充分的全球运营经验和服务能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6370.htm

  产业链优化进行时

  广东还能有几个华为、中兴?——这样的追问,将必然萦绕着广东、乃至中国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产业链条正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事实上,以、伟创力这些全球代工业巨人作为着眼点来看,他们过去一向只聚焦惠普、戴尔、摩托罗拉、苹果、诺基亚等海外巨头,而对国内客户视而不见。

  这一方面说明,海外厂商对全球市场垄断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品牌厂商们过去利用和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程度还太低。中国大陆制造型企业,比如海尔、联想、TCL等,从其运营模式来看,几乎包揽了生产、制造、营销、物流等所有的环节——这种模式的竞争力必然更集中在初级化的制造成本管理上,而无法更有效地提升研发、设计与服务的能力。

 

  这一情形,将会因为代工巨人的转向,以及产业链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事实上,例如,其转战内需市场的决心,一方面来自于海外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品牌厂商的在成本压力下,加速融入全球“外包”风潮的意识在提升。

  比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今年宣布,海尔将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具体做法是把公司的经营重心从制造转到产品的设计、研发、品牌经营、行销和服务等方向,原本由海尔生产的产品,将分批外包给专业代工厂。

  实际上,与华为、中兴近半为研发人员的处境不同的是,海尔、TCL、康佳等国内品牌厂商,则约有一半为生产性人员,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性企业转身——这是中国制造去初级化的开始。

  此外,产业链条的优化,对于提升珠三角的整体竞争力亦是显而易见的。

  台湾厂商认为,TCL、海尔、康佳的转型,会给、广达、和硕、声宝、冠捷等带来更多内需市场的机会,与此同时,台资企业也会转变他们在大陆的管理模式和用工政策,将更多的研发、设计环节,以及高端服务链条放到中国大陆,与此同时,也会更重视大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启用。

  这对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生态,以及整体产业链的效率,都是一次全方位的提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