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物联网与传感器 > 设计应用 > 基于离散布置光电传感器的连续路径识别算法

基于离散布置光电传感器的连续路径识别算法

作者: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林辛凡 刘旺 周斌 李立国 黄开胜 时间:2009-06-22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该算法时硬件设计上需要注意一些相关问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5524.htm

  (1)需要根据实际路径标记线宽度,以及传感器离地高度选择合适的器。具体来说,为了保证分段线性模型的准确性,最好选择那些传感器电压—偏离距离特性曲线中陡升段斜率较大的传感器,但同时若斜率过大,又将使得传感器最低到最高电压变化的距离范围过小,从而降低传感器信息的探测宽度。另外,尽量选用特性曲线无平台的传感器,以免影响准确性并给算法处理上带来麻烦。

  (2)为了保证算法的简单,使所有传感器能够共用一个分段线性模型,最好能够保证所有传感器的均一性,即所有传感器的特性曲线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这一点实际上很难做到,但若设计时稍加注意,如对元件进行分级筛选,仍可以部分改善问题,给算法实现上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 陈宋, 李立国, 黄开胜. 智能模型车底盘浅析[J]. 电子产品世界, 2006(11):150-153

  [2] 周斌, 蒋荻南, 黄开胜.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仿真系统[J]. 电子产品世界, 2006(3) :132-134

  [3] 周斌, 李立国, 黄开胜. 器布局对的影响研究[J]. 电子产品世界, 2006(9):139-140

  [4] 周斌, 刘旺, 林辛凡等. 赛道记忆算法的研究[J]. 电子产品世界, 2006(15):160-166

  [5] 黄开胜, 金华民, 蒋荻南. 韩国智能模型车技术方案分析[J]. 电子产品世界, 2006(5):150-152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