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物联网与传感器 > 设计应用 > 基于离散布置光电传感器的连续路径识别算法

基于离散布置光电传感器的连续路径识别算法

作者: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林辛凡 刘旺 周斌 李立国 黄开胜 时间:2009-06-22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测定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测试点,即选择与道路标记线远近距离不同的点,如10cm、9cm、8cm……2cm、1cm等;然后在这些点上进行传感器电压采样,得到这些点所对应的传感器接收管电压值;最后将电压值与距离参数一一对应,便可绘制出传感器电压—偏离距离曲线。实测曲线如图3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5524.htm

  从曲线中不难看出,由于器件制造工艺的问题,各个光电管的性能特性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电压波动范围相差较大。因此,为了给算法制定统一的标准,给数据处理带来方便,需对各传感器的特性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把各传感器的电压值都处理成相对该传感器最大电压(白区电压)和最小电压(黑区电压)的变化百分比,以使所有的特性曲线的范围都将在0到100之间。

  归一化处理后的特性曲线如图4。由曲线可知,该组光电管传感器的电压—偏离距离特性曲线基本上呈现三段形态:即两边偏离黑线较远处为斜率较小的直线段,中间为斜率较大的陡升段,黑线附近处底部呈现小平台(某些传感器特性曲线没有显示出平台是因为测试点间隔较大的原因)。利用软件工具对这些曲线进行分段直线拟合,以得到可供算法应用的简单线性关系曲线,结果如图5。

  图5 线性拟合后传感器电压—偏离距离特性

  有了这些曲线,便可以根据传感器电压,来计算各传感器与赛道中心标记线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连续分布的路径信息。在算法编写过程中,需将上述得到的传感器特性曲线参数写入程序,作为数据库进行保存。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