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or建厂?互联网造电动车出路何在?
互联网企业造车做好设计,产品定型。车身底盘以及组装这些基础的工艺工作都可以交给专业的汽车工厂来做,汽车的四大工艺车厂远比互联网企业有优势,包括流水线的工艺管理、品质控制。但在汽车车身中控系统、VMS(汽车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这类跟互联网能够很深结合的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上面还是要自己建厂,核心的东西需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否则只有所谓的“研发设计”只是一个不能成立的优势。就像是深圳的智能手机,虽然能够大规模代工但是要想做自己的品牌核心的东西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面。手机不同于汽车,手机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的软件需要有深耕的团队可以不用建厂,但是电动汽车不一样需要软件硬件相互配合,而且是汽车的核心部件,这些还必须自己建厂来解决。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2916.htm只有看请自己的优势,借力而四两拨千斤,有效的整合各自的平台资源,利用好优势,未必不是一条很好的路线。
自身的核心能力与外部的资源整合
消费类电子以及IT行业跟制造业不能简单的进行比较,单单就使用生命周期来讲,买个手机用两年不好用可以扔掉,但是价值几万元的汽车用两年有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扔。电动汽车需要重新定义,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但也不能弱化作为交通工具的根本属性,买手机可以作为娱乐工具,交通工具很难作为娱乐工具,但是可以将更人性化的用户体验植入到电动汽车中。在安全、耐用、能够方便出行的基础之上,才能做更多的时尚,好玩的元素。年青一代,80后、90后逐渐成长为消费的主力军,而且这两波人都是互联网原著居民,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品牌的塑造在他们心目中的速度可以更快,而且接受程度也会更快,这是互联网企业造电动汽车的一个巨大优势。
以电动汽车作为载体,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方式,赋予更多更深层次的用户化体验可以为出行带来更深入的变革,也会影响到年轻群体对汽车的重新审视和购买选择。这是也是互联网企业的外一个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需要利用手里的各种优势来进行产品实现,是需要建立工厂。否则互联网企业进入电动汽车领域,仅仅作为一个外围的设计公司,而没有牢牢把控住核心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在行业里面进行长久立足,最终的结果有可能会沦落为“山寨”产品。汽车发展到现在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品,远远还没有到像手机一样对软件过分的依赖程度。
目前电动汽车的生存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政策和政府补贴来生存,这并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过程。政策和补贴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互联网企业在未来有没有可能将汽车的成本降到能够让正常的市场去接受的程度,这个能力必须来自于掌握核心技术这块。完全依赖代工这个目标恐怕很难实现。
整车的生产线、四大工艺、车身底盘以及总装,在现在传统汽车厂产能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作为外部整合资源不失为很好的外力,这部分完全可以交给这些公司进行代工。核心的电控、电机、VMS等与IT行业离得比较进的专业,还是要自己进行深耕细作,这方面互联网公司在IT技术人才整合和资金整合能力上有很大的优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