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标准大战 测试提前卡位
对于支撑5G无线技术的关键技术,我国IMT-2020(5G)推进组提出了“4+1”的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密集组网、全频段技术”+全新网络架构。这些技术在国内外形成了相对共识,但各个企业会有所侧重。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9649.htm在5G网络架构方面,业内普遍认为需要基于SDN/NFV的平台技术,实现新型网络架构,特别是如何适应物联网等多样化场景的问题。,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战略官余泉表示,5G是万物互联的第一步,云化的网络架构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入了SDN/NFV概念的切片式网络可以满足不同场景对带宽、时延的要求。
除此之外,频率是5G绕不开的话题,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点之一。面向5G大流量、高密度的需求,要有300MHz以上的连续频谱作为支持,我国认为最好在4-6GHz频段内寻找到适合的频谱,同时在6GHz以上的频段开展频率规划研究工作。
对于频谱效率与峰值速率,国际上则还没有达成一致,ITU需求组初步分析表明,频谱效率提升的倍数与应用场景息息相关,即不同场景下的目标值应当是不同的,较为流行的观点是频谱效率相对于IMT-Advanced系统应提升3-5倍。ITU目前暂定的5G峰值速率目标值为20Gbps,但是由于不确定单一用户能否被分配足够多的频率资源,我国坚持认为这一目标设定为10Gbps更为妥当。
测试是试金石
孰优孰劣空口无凭,要有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所以当5G还处在前期概念、预研和原型机验证的阶段时,测试技术是伴随着5G使能技术协同发展的。
目前,产业各方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自家主张的5G技术的测试工作,希望用数据提升话语权。
设备商例如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阿朗,运营商如中国移动、日本软银、荷兰黄家电信等,都已经涉水5G测试,用于5G测试开发的基站原型机甚至可初步商用的基站也频繁亮相各大通信展览。而在产业链上游,罗德与施瓦兹、国家仪器(NI)、是德科技、安立和大唐联仪等国内外测试设备公司纷纷展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为下游企业提供测试解决方案。
业内专家表示,如今产业界都在尝试寻找和研究具有突破性、成本可控的潜在技术和方向,测试技术在此阶段需要支撑多层次快速灵活地进行假设验证的研究。无论是系统链路预算设计、系统模型仿真、信道建模与测量、新波形和调制方式、频谱研究、新型天线、性能验证等接入层技术,还是NFV、SON、Cloud、安全等应用层技术,测试技术都在帮助用户获得初始数据用来验证创新设计的可行性。
同时,5G测试仍旧存在不小挑战,尤其表现在毫米波信道测量、MassiveMIMO通道间隔一致性校准以及新波形的性能验证等方面。新技术的引进导致以往的测试技术、设备与平台不再适用,开发新的测试技术与设备意味着资金与时间成本将大幅度提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