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全球统一标准已成共识 技术观点仍存分歧
全球统一标准已成共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5465.htm与3G、4G时代多个标准共存不同,全球制定统一的5G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各国际组织与企业对外也都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我国也在多种场合下表示,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统一5G标准,并力争成为5G标准的主导者之一。
“5G将会形成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形成区域性或者国家性标准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与五六年前相比,现在的国际标准制定环境更加开放,心态也更加平和了。”中兴通讯首席科学家向际鹰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
5G未来将面向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虽然各国对于5G需求不尽相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5G期望都很高,这直接导致5G技术难度的大幅提升,融合现有技术和多种新技术成为发展方向,而全球协作推出统一标准便成了共赢的选择。“目前看,亚洲国家是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并重,而欧洲则更强调通过5G解决物联网问题,共同点则是5G都会成为构建未来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IMT-2020(5G)推进组组长曹淑敏表示。
华为无线产品线战略总监余泉则表示,5G网络需要具备1ms时延的能力,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间的直接通信是主要方向之一,这种不经过网络的通信方式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是无法实现互联的。同时,全球统一的标准还将带来其他好处,例如规模效应带来的终端及系统设备的成本下降,全球范围的国际漫游等。
技术观点尚存分歧
目前,全球已在5G需求与愿景方面取得较高的共识,在技术路线和网络架构上也已经明确了几个主要的方向,但是整体来看,业内在5G的诸多领域还存在不同的见解。
5G的总体技术路线分为两个分支,包括蜂窝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目前来看,802.11ax在5G产业中的力量和地位都无法与蜂窝移动通信相比。
在蜂窝技术路线中,又区分为全新无线空口和4G演进空口两种。业界普遍认为4G演进空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全新无线空口重点解决物联网场景。具体到5G技术的创新性和演进性方面,业界存在较大分歧。表现为5G无线新空口与4G演进空口的侧重与适用范围,以及低频段(6GHz以下)与高频段(6GHz以上)的结合问题,存在较大争议。
一种以演进为主的观点认为,5G高频段、新空口重点解决物联网场景,在低频段主要采用LTE演进技术来满足移动互联网,在低频段不需要新空口。而另一种以创新为主的观点认为,5G无线技术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低频、高频段采用统一的全新空口技术框架,根据频段、场景进行调整,形成低频和高频两种不同的技术方案,以满足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多种场景的技术需求。
对于支撑5G无线技术的关键技术,我国IMT-2020(5G)推进组提出了“4+1”的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密集组网、全频段技术+全新网络架构”。这些技术在国内外形成了相对共识,但各个企业会有所侧重。
在5G网络架构方面,业内普遍认为需要基于SDN/NFV的平台技术,实现新型网络架构,特别是如何适应物联网等多样化场景的问题。余泉表示,5G是万物互联的第一步,云化的网络架构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入了SDN/NFV概念的切片式网络可以满足不同场景对带宽、时延的要求。
除此之外,频率是5G绕不开的话题,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面向5G大流量、高密度的需求,要有300MHz以上的连续频谱作为支持,我国认为最好在4-6GHz频段内寻找到适合的频谱,同时在6GHz以上的频段开展频率规划研究工作。
至于频谱效率与峰值速率,国际上还没有达成一致,ITU需求组初步分析表明,频谱效率提升的倍数与应用场景息息相关,即不同场景下的目标值应当是不同的,较为流行的观点是频谱效率相对于IMT-Advanced系统应提升3-5倍。ITU目前暂定的5G峰值速率目标值为20Gbps,但是由于不确定单一用户能否被分配足够多的频率资源,我国坚持认为这一目标设定为10Gbps更为妥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