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基于OLED的应用案例、技术文献汇总
有机发光二极管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节省电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3008.htm文章阐述了OLED的特性和SPI控制方式,给出了设计流程和硬件电路图。利用Zynq的PL部分完成了OLED驱动的IP核,利用Zynq的PS部分实现了OLED的驱动程序设计。通过AXI总线实现PL和PS的通信。最后通过测试程序,实现了字母、数字和点阵图像的实时显示。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OLED彩色化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
本文在深入研究Windows CE 驱动程序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以维信诺VGG13264C 132×64 OLED 显示模块的WindowsCE 驱动程序设计为例, 详细阐述了嵌入式Windows CE 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 并对设计实现的驱动程序进行了测试。
为实现真彩色,R、G、B三基色要各自实现256级灰阶。文中所述电路属于全彩色动态驱动电路,将对其256级灰度显示以及外围驱动进行研究与设计,为今后大尺寸OLED显示器提供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使用FPGA驱动OLED的显示系统。采用PIC16F690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控制整机时序,利用FPGA进行视频信号处理,完成格式转换、色空间处理以及隔行转逐行操作,最终实现驱动显示。
多线定址(multi-line addressing)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驱动显示器中一条或多条走线,以便在不增加线速的情况下提升讯框速率。特别是对於OLED显示器而言,多线定址技术能够降低功耗、延长生命周期,通常还能够为被动OLED(POLED)显示器提供主动矩阵功能。
本文着重介绍OLED的结构原理及发展历史。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实现OLED显示的方法。针对其功能和特性,解决了相关部分的电路设计,并在所开发的系统上实现了文字、动静态图片的显示。实验证明:该设计电路简单,为该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使该系统可以应用在小型设备上。
OLED实质上是一个薄膜器件,它的发光层是有机材料层,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CD)相比,除了无需背光源外,OLED显示屏可实现低于1mm的厚度,这为实现软体显示提供了可能,此外可视角度更大,亮度更高,色彩更加丰富。
本文根据OLED有机电致发光介质的特点,以自行设计的电源为测试平台,通过不同模式的软硬件组合控制,实现了有机电致发光介质的研究型测试和应用型测量,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无机电致发光材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测试平台。
本文介绍了OLED显示模块P13501与AT91RM9200的接口电路设计,以及在嵌入式Linux下OLED驱动程序的编写、编译和加载。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linux相关文章:linux教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