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四大区域布局液晶面板 缺口还是过剩?

四大区域布局液晶面板 缺口还是过剩?

作者: 时间:2014-11-07 来源:中国家电网 收藏

  被誉为“信息社会的牛奶和面包”的,广泛应用于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方面。作为支撑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其对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意义重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5044.htm

  正处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各地方政府,对于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扶持可谓不遗余力。北京政府直接投资85亿元作为北京8代线的启动资金,后又通过定向增发注资45亿元。目前,大陆平板显示行业已经形成了北京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四大集聚发展带。

  近年来,业逐步回暖,涌现投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业总投资规模(含建成、在建和规划)已超过3000亿元。

  2013年,京东方推出非公开发行预案,最终实现融资约448亿元,自2001年上市以来,京东方的直接净融资额超706亿元。在间接融资领域,自上市至2013年第一季度,京东方已获得约1034亿元。

  宏观研究院认为,液晶面板是投资高、技术高、风险高的典型“三高”行业,其近期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与资本投入。同时,液晶面板国产化升级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强周期行业,刚刚走出“缺屏之痛”的面板业目前虽呈现稳健发展态势,但只有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才能让这一行业保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国产化进程加速

  “十二五”期间,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支持下,液晶面板国产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生产基地。工信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以液晶面板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规模达1070亿元,同比增长44.6%,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1.4%。

  数据显示,未来5年,大陆将有15条6代以上的高世代线面板厂建成并投入运作,届时,中国内地产能将超越日本位居第二,仅次于韩国。

  事实上,中国的液晶面板产业起步时落后日本近10年,一度遭遇“缺屏之痛”。本土面板厂商技术薄弱,终端厂商常年从韩国、日本、台湾等地进口液晶面板。

  据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高达503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石油和铁矿石。液晶面板的进出口逆差自2004年开始逐渐增加,2008年达到峰值的217.22亿美元。

  而液晶面板国产化加速以来,进出口贸易逆差额已显著降低。2013年液晶面板进出口贸易逆差降至137.21亿美元,是2004年以来贸易逆差额的最低值。

  同时,我国液晶面板自给率也在不断提高。工信部报告显示,已建高世代线满产运行,本土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超过35%。国内骨干面板企业采购本地材料、设备超150亿元,带动近百家上游厂商。预计2014-2016年,全球平板显示市场的增长将趋于平缓,由于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重心向我国转移,我国的产业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液晶面板自给率还将稳步提升。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平板电视面板自给率要达到80%以上。按照这一目标,本土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空间仍巨大。

  微观层面来看,本土面板厂近年来盈利状况乐观,今年上半年实现全面盈利:京东方上半年营收161亿元,与同期持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2亿元,同比增长21.22%;深天马上半年营收24.86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8139.24万元,同比增加280.14%。

  在这个国产化进程加速的“春天”,本土面板产业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产业生产链、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创新机制等方面与国外领先同行的差距无法忽视。同时,产能过剩隐忧挥之不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液晶面板 三星 LG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