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图书馆安全认证协议设计
保密性和鉴别性也将作为本文分析PA-Lock协议安全性能的两个指标,将在第5部分详细讨论。
4 PA-Lock协议描述
在PA-Lock协议中,RFID标签具有一个伪随机数发生器,具有hash计算及数值大小比较能力,所存储的数据包括四部分:(1)标签ID,此lD具有全球唯一性;(2)书目信息,包括图书条码号(图书的唯一识别)、书名、架位号等;(3)图书馆RFID系统的共享密钥k;(4)图书状态锁bit(0表示在馆状态、1表示借出状态),在图书典藏时设置bit值为0。RFID读写器具有一个伪随机数发生器,能执行hash计算,能转发后台数据库和标签之间传输的数据。RFID后台数据库存储着标签ID与图书条码号之间的关联信息,能执行hash计算、快速查找等能力。在该协议中,当状态锁为0时,采用不需保密与鉴别的方式通信:当状态锁为1时,通过先对私密信息进行hash加密然后再传输的措施实现保密功能,读写器通过共享密钥k来鉴别标签,标签通过图书的条码号来鉴别读写器,从而实现读写器与标签的双向相互鉴别。PA—Lock协议中使用的参数如表1所示。
下面,按照图书馆RFID系统的三种应用场景来对PA-Lock协议做详细的描述,三种应用场景分别是:排架、外借和自动还书。
4.1排架
由于排架工作发生在图书馆预览室内部,有理由假设此时的通信是安全的,因此可以设计不需保密鉴别的认证协议,这样有利于提高通信效率。协议的执行过程如图2所示。
执行步骤说明如下:
1、Tag读写器向Tag发送Query认证请求:
2、如果bit值为0,Tag将标签ID、图书名、书架号发送给Tag读写器。
4.2借书
借书场景的认证协议的前两步与排架场景认证协议相同。在借书的过程中,管理系统需要做借书操作,此外,标签还要把其状态位bit设置为1,以表示图书处于借出状态。该协议通过由读写器给标签发送图书的条码号(barcode lD)作为验证信物,驱使标签修改状态位的值。协议执行过程如图3所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