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22103的AMI/HDB3编译码电路分析与实现
1 引言
现代通信借助于电和光来传输信息,数字终端产生的数字信息是以“1”和“0”2种代码(状态)位代表的随机序列,他可以用不同形式的电信号表示,从而构造不同形式的数字信号。在一般的数字通信系统中首先将消息变为数字基带信号,称为信源编码,经过调制后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先进行解调恢复为基带信号,再进行解码转换为消息。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电波均能在信道中传输,因此有基带信号的选择问题,因此对码型的设计和选择需要符合一定的原则。当数字信号进行长距离传输时,高频分量的衰减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电缆中线对之间的电磁辐射也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加剧,从而限制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同时信道中往往还存在隔直流电容和耦合变压器,他们不能传输直流分量及对低频分量有较大的衰减,因此对于一般信道高频和低频部分均是受限的。对于这样的信道,应使线路传输码型的频谱不含直流分量,并且只有很少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其次,传输码型中应含有定时时钟信息,以利于收端定时时钟的提取,在基带传输系统中,定时信息是在接收端再生原始信息所必需的。一般传输系统中,为了节省频带是不传输定时信息的,必须在接受端从相应的基带信号中加以提取。再次,实际传输系统常希望在不中断通信的前提下,能监视误码,如果传输码型有一定的规律性,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性来检测传输质量,以便做到自动监测,因此,传输码型应具有一定的误码检测能力。当然,对传输码型的选择还需要编码和解码设备尽量简单等要求,但以上的几点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采用的传输码型为ami码和hdb3码,由nrz码经编码电路得到。硬件实现电路基于专用集成芯片cd22103,他是一个lsi sos集成芯片,完成ami/hdb3编译码功能,应用于2.048mb/s和8.448mb/s传输中,支持ami/hdb3编码,码率范围为50kb/s-10mb/s,并在某种程度上与ccittg703的推荐一致。hdb3发生编码和接收译码在独立的编码器和译码器区段中进行,所有的发生器和接收器的输入和输出都与ttl兼容。
2 传输码型
2.1 单极性非归零(nrz)码
nrz码用高电平和低电平(一般为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信息“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nrz码的产生方法很简单,但是由于信号中含有较多的直流分量和低频分量,再加上nrz码本身没有检错和纠错能力,不适合信道传输,因此,在基带传输中,信号送入信道传输之前,通常对nrz码进行码型变换,使其转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码型。
2.2 传号交替反转(ami)码
ami(alternate mark inversion)码信码“0”用0电平表示:信码“1”交替用“+1”和“-1”的归零码表示,因此,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ts的关系是τ=0.5ts。ami码无直流分量,低频分量较小,能量集中在频率为1/2由码率左右处,因而他特别适宜在不允许这些成分通过的信道中传输,虽然在ami功率谱中无定时脉冲的频率分量,但只要对基带信号进行必要的非线性处理(如全波整流或平方),即可提取定时信号。ami码的另一个优点是具有一定的检错能力,因为信号是按交替规律进行传输,若收端的码不符合这一规律,就可能出现错码;由于其具有上述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ami码的主要缺点是他的一些性能和信源的统计特性有关。首先,他的功率谱形状与信码中“1”码出现的概率有关;其次,当信码中出现较长的连“0”时,由于ami码长时间不出现电平跳变,使提取定时信息时较困难。
2.3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hdb3)码
hdb3(high density binary-3)码是ami码的一种改进型,主要是为了克服ami码中连“0”时所带来的提取定时信息的困难。他的编码原理为:首先将信码变换为ami码,然后检查ami码序列中连“0”的情况。当出现4个以上的连“0”时,将每4个连“0”小段中的第4个“0”位变成一个非0的破坏位v,其极性和前一个非“0”位同极性。这样就破坏了“极性交替反转”的规律。可以在接收端很快发现破坏位,使原信码得到恢复。但也破坏了ami码无直流分量的优点,为了保持无直流分量这一特点,还必须保证相邻v码也应极性交替。这一点在相邻v码之间有奇数个非“0”位时,可以得到保证;当有偶数个非“0”位时,就得不到保证,这时再将该小段第一个“0”位变换成+b或-b,b的极性与前一个非“0”位相反,并让后面的非“0”位从v位开始再交替变化。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容易,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个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在内)。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合,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的-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
hdb3码保持了ami码的优点,克服了ami码在遇到连“0”长时难以提取定时信息的困难,因而获得广泛应用。ccitt已建议把hdb3码作为pcm终端设备一次群到三次群的接口码型。
2.4 nrz,ami,hdb3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假设信息码为0000 0110 0001 0000,对应的nrz码、ami码,hdb3码如图1所示。

分析表现,ami码及hdb3码的功率谱如图2所示,他不含有离散谱fs成份(fs=1/ts,等于位同步信号频率)。在通信的终端需将他们译码为nrz码才能送给数字终端机或数/模转换电路。在做译码时必须提供位同步信号。工程上,一般将ami或hdb3码数字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得到占空比为0.5的单极性归零码(rz|τ=0.5ts)。这种信号的功率谱也在图2中给出。由于整流后的ami,hdb3码中含有离散谱fs,故可用一选频网络得到频率为fs的正弦波,经整形、限幅、放大处理后即可得到位同步信号。

3 ami/hdb3码编译码电路
3.1 电路分析
ami/hdb3码的编译码原理框图及电路原理图分别如图3,图4所示。


该码型变换电路采用专用集成芯片cd22103对ami/hdb3进行编译码,其第3脚接+5v时为hdb3编译码器,接地时为ami编译码器。输入的nrz信号通过编译码器输出两路并行信号+hdb3-out和-hdb3-out,他们都是半占空比的正脉冲信号,分别与ami/hdb3码的正极性信号及负极性信号相对应,这两路信号经单/双极性变换后可得到hdb3码。本电路中给出的两种单/双极性变换方法,一种是采用模拟开关cd4052,将两路单极性信号作为控制信号轮流选通+5v和-5v,输出信号即为hdb3码,这种方法得到的hdb3码码型规律,现象明显,便于观察,在教学实验系统中通常被采用;另一种是采用变压器耦合得到hdb3码,这种方法提高了信号传输能力,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在对ami/hdb3码进行译码之前,同样也是将信号经双/单极性变换得到相应的正极性信号和负极性信号再送译码芯片。这里对应上面的两种方法,第一种采用对信号上拉电平,由于对信号上拉电平值的不同所对应的控制门限不同,可通过判决整流电路(74hc04)选出两路极性信号,这两路极性信号同样也是半占空比的正脉冲信号;第二种经变压器耦合后通过二极管半波整流便可达到双/单极性变换的目的。
欲对hdb3信号译码得到nrz信号,必须从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由于hdb3码本身不含有位同步频率成分,故不能直接从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双/单极性变换器及相加器构成一个整流器,hdb3码经全波整流后得到的正脉冲信号hdb3-d中含有位同步信号频率离散谱。
在cd22103中,全波整流的过程已经集成在芯片内部,芯片的第10管脚输出便是hdb3-d信号,该信号通过选频网络(并联谐振回路)二次选频即可得到与位同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这里要注意的是选频网络的谐振频率应与编码时钟频率一致,正弦波信号经过判决、整形后可得到同频率的方波信号,此方波信号作为译码器的时钟信号输入,和hdb3码经单/双变换得到的两路单极性信号+hdb3-in和-hdb3-in分别送到cd22103的第5脚、第13脚和第11脚,即可得到译码输出nrz信号。
3.2 芯片说明
本电路中采用的编译码芯片cd22103的引脚及内部框图如图5所示,引脚及功能说明如下。

pin1:nrz-in 编码器nrz信号输入端;
pin2:ctx 编码时钟(位同步信号)输入端;
pin3:ami/hdb3 码型选择端:接ttl高电平时选择hdb3码;接ttl低电平时选择ami码;
pin4:nrz-out hdb3译码后信码输出端;
pin5:crx 译码时钟(位同步信号)输入端;
pin6:rais 告警指示信号(ais)检测电路复位端,负脉冲有效;
pin7:ais ais信号输出端:有ais信号时为高电平,无ais信号为低电平;
pin8:vss 接地端;
pin9:err 不符合hdb3/ami码编码规则的误码脉冲输出端;
pin10:ckr hdb3码的汇总输出端;
pin11:-hdb3-in hdb3译码器负码输入端;
pin12:ltf hdb3译码内部环回控制端,接高电平时为环回,接低电平时为正常;
pin13:+hdb3-in hdb3译码器正码输入端;
pin14:-hdb3-out hdb3编码器负码输出端;
pin15:+hdb3-out hdb3编码器正码输出端;
pin16:vdd 接电源端(+5v)。
cd22103主要由发送编码和接收译码两部分组成,工作速率为50kb/s-10mb/s。在发送部分,当ami/ hdb3端接高电平时,编码电路在编码时钟ctx下降沿的作用下,将nrz码编成hdb3码(+hdb3-out,-hdb3-out两路输出);接低电平时,编成ami码。在接收部分,在译码时钟crx的上升沿作用下,将hdb3码(或ami码)译成nrz码。另外,cd22103可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进行误码检测,检测出的误码脉冲从err端输出,其脉宽等于收时钟的一个周期,可用此进行误码计算;可检测出所接收的ais码,检测周期由外部rais决定。据ccitt规定,在rais信号的一个周期(500s)内,若接收信号中“0”码个数少于3,则ais端输出高电平,使系统告警电路输出相应的告警信号,若接收信号中“0”码个数不少于3,ais端输出低电平,表示接收信号正常。
4 结语
本文给出的ami/hdb3编译码电路实现方法经实际硬件电路测试,信号波形、频谱符合理论分析,同时给出的两种产生ami/hdb3码的方法,既可满足教学实验的现象观察,便于加深对信道编译码原理的理解,也可满足实际的通信系统传输要求,可进一步用于e1系统pcm语音编码后的信道编码中,具有很实际的应用价值。
电气符号相关文章:电气符号大全
数字通信相关文章:数字通信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