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中芯国际产线遭遇突发情况

中芯国际产线遭遇突发情况

作者: 时间:2025-05-13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国内晶圆代工巨头(SMIC)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大涨166.5%,毛利率同比增长至22.5%,高于指引的19%至21%。这主要得益于产品出货量的提升,一季度晶圆出货量同比增长27.7%,环比增长15.1%,带来规模效益,降低了成本。其中,晶圆营收占比95.2%,200毫米晶圆营收增长18%,300毫米晶圆营收增长2%。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5/470381.htm

从地区来看,一季度中国区营收占比84.3%,同比增加2.7%,环比减少4.8%;美国区营收占比12.6%,同比减少2.3%,环比增加3.7%;欧亚区营收占比3.1%,同比下降0.4%,环比增加1.1%。

640-3.jpeg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设备维护和新设备验证导致工厂生产性波动,联席CEO赵海军在一季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一季度后半期平均销售单价下降,导致收入未能达到指引预期,这一影响将会延续到二季度,预计二季度收入环比下降4%到6%。

由于美国政府禁止晶圆制造设备制造商在中国维护先进的设备,因此在年度例行维护期间时出现突发情况,导致产品的工艺精度和成品率下降;此外通常情况下,设备会由设备制造商经过全面测试、拆卸然后在现场重新组装,而加急交付的设备会绕过设备制造商的组装和测试,这导致新安装设备验证过程中发现需要纠正的性能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良率波动。

这些问题在第一季度持续了一个多月,而工艺窗口窄(良率最高、稳定性最佳的参数范围小),在检修过程中很多参数发生漂移,并且涉及的工艺环节比较多,很难定位到具体哪个环节,只能不断慢慢调整修复,影响预计延续到未来四到五个月。

正常情况下,良率下降或设备故障等运营问题通常会影响盈利能力(例如毛利率) —— 完成并可供出货的晶圆或芯片数量减少,增加单位产品成本。同时,安装问题又让中芯国际不得不从研发预算中拨出3000万至7500万美元来调试新设备。

对于关税影响,可以看到产业链在地化转换也继续走强,更多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中芯国际通过内部评估以及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密切协调来评估关税风险,预计收入影响较小,“影响小过一个百分点”。



关键词: 中芯国际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