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AMD 中国芯能否从Intel手中虎口夺食?
怎么回事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2047.htm因为AMD对X86授权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因此AMD不可能把X86授权就这样直接给中国,必须通过双层架构的合资方式,变相卖IP授权的方式绕过专利限制。
而如果合资公司是AMD控股的,CPU公司由外资控股,那么显然不符合国家对国产化企业身份认定的最低要求,而且如果外资控股,很多国家项目就无法参与了,这势必影响合资公司获得国家扶持的力度。而且要鼓动消费者买合资公司的CPU,外资控股就很难进行舆论包装。另外,给外资控股合资CPU公司打上“自主、可控、安全”的旗号也很容易遭受质疑。

正是如此,AMD和海光才采用了异常复杂的双层架构设计。
双层架构设计是福是祸
根据分工,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享有IP所有权,并负责芯片的生产工作。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负责芯片SoC设计,和最后的销售工作。
这样一来,最重要的IP,也就是Zen的代码和知识产权就被掌握在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手中,而AMD持有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51%的股份,也就是说,无论从股权比例上说,还是从知识产权实际掌控来看,Zen的代码还是掌握在AMD手里。

此外,AMD/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还掌握了非常关键的生产和定价权——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SoC/CPU委托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去生产,而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把芯片卖回给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的时候,这个价格是AMD/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说了算的。简言之,最核心的技术和定价权其实都掌握在AMD手里。
相比较之下,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能做的只有买IP做集成,其实做不了太多事情,最多整个代码从AMD/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手里拿,流程重新跑一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是很难有机会去吃透Zen的代码,很难掌握核心技术的。

原因何在?
因为AMD到底有没有把源代码给国内单位还是不好说的事情。诚然,AMD是给了国内单位一些代码,但是代码也是有分别的,比如给源代码,或者给网表是有很大不同的——源代码是硬件描述语言,是高级语言,如果AMD既给源代码,又给设计文档,而且还手把手的指导,并且绝不藏私,不玩花招,那么国内单位确实有消化吸收的可能性,但也需要多年的时间。

但是如果给的只是网表的话——网表可以理解为C语言经过编译之后,变成中间语言或者汇编语言这种级别的语言,网表是门级的描述语言,变成门级的网表后就很难看懂了。
除此之外,即便给了源代码,但不给设计文档,也没有一支有能力的高水平的国内团队,其实还是白搭,对于Zen这么复杂的结构来说,想要消化吸收难于上青天——毕竟CPU的微结构过于复杂,即便Zen的源代码可读可写,国内单位也不具备这个修改的技术能力。
何况Zen掌握在AMD/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手里,由海光控股的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想要去修改也存在法律问题。
不过,事情也有积极的一面。毕竟AMD给的是Zen的代码,就技术的先进性而言是没问题的,至少给中国国内团队一个接触美国最顶尖技术的机会。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
结语
虽然海光与AMD合资使中国可以接触到美国一流的CPU设计技术,但目前这种双层架构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种双层架构无法使中国真正获得X86授权,而且所有代码控制在AMD手里,所有生产环节也控制在AMD手里,最核心的知识产权、技术和定价仍然牢牢掌握在AMD手里。
也许正如AMD所宣称的,AMD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也遵守了美国的法律,这种双层架构设计,依旧没有突破过去一些产业和外资合资的马甲模式。
就商业前景来说,由于AMD的Zen也是在中国卖的,那么在纯商业市场上合资CPU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AMD的技术能否从Intel手中虎口夺食,以及AMD愿意给合资公司让出多少利益。如果与AMD合资的两家公司能够实现在商业上不依赖政府输血,且能从Intel手里虎口夺食,那也是非常好的!

一旦在纯商业市场上出师不利,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以及该公司背后的成都政府、天津政府和曙光公司就有可能被AMD绑架。特别是在纯商业市场上难以达到自负盈亏的局面时,一些人难免会打政府市场的主意,一旦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想打自主可控的牌,那么,这就会和其他所谓合资CPU一样,成为国内自主可控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