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西屋重组内幕揭秘:东芝断臂求生梦断核电能源

西屋重组内幕揭秘:东芝断臂求生梦断核电能源

作者: 时间:2017-03-31 来源:财经杂志 收藏

  对中国影响有限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6050.htm

  设计的AP1000核电技术2006年在中国的三代核电技术招标中战胜法国阿海珐的EPR技术胜出,被选为中国未来新建核电项目的引进技术。为了进行技术引进,专门成立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作为引进主体,负责AP1000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

  2009年,国内的两个AP1000示范项目三门、海阳先后开工,先于美国成为全球首批开工的AP1000项目。

  然而新技术的首批项目进展颇为不顺,在福岛事故之后,项目根据业主与监管部门要求进行针对性改进,其核心主设备研发供货也并不顺利,种种因素作用下,工期不断延误,目前已经比预计工期延误大约三年。后续新项目的审批也受此影响停滞。

  新技术的引进和新公司的成立打破了原有的国内核电产业和技术格局,作为技术转让方的公司,在被收购之后,是一家日资控股的美国公司。项目进展不顺的情况下,常常处在舆论的漩涡之中。

  不过此次西屋破产重组,对国内AP1000项目影响并不大。

  西屋公司在此前发给《财经》记者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尽管美国和中国采用的是同样的AP1000技术,但两国的项目建设模式截然不同。中国AP1000项目实施是由西屋向中方提供AP1000技术的知识产权使用权、工程和采购服务,由中方负责管理项目的建设和施工。事实证明,这对中国、西屋和三方都是富有成效的合作模式。

  具体来说,西屋在中美两国项目中的角色显著不同。在美国项目中,收购石韦之后,西屋是项目的总包方,并且与业主签订了锁定总价的合同,超支的风险,将主要由总包方来承担,这也是西屋由于超支而面临危机的直接原因。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中国AP1000项目的核岛总包合同中,总包方为AP1000技术受让方国家核电授权的国家核电工程公司,全厂总体设计由国核下属的上海核工院完成。西屋及其联队并不是该项目的总包方,在项目中负责核岛设计(Engineering)、主要设备采购供应(Procurement)和核岛调试工作(NI Commissioning)。

  换言之,国内项目上,西屋实际上是分包商的角色。

  国内核电产业格局是分散的独立体系,项目的总包方与业主一般为同一家核电集团下的的不同业务公司,其项目超支也将在集团内部消化,由业主和总包方共同承担。而西屋在国内项目中作为分包商,不会承担超支的主要责任。

  三门项目或将有所不同,其总包方国家核电工程公司是国家电投下属单位,而业主三门核电公司则是中核集团控股,二者分属两大核电巨头。项目超支如何分担,目前还未有定论。

  据知情人士介绍,目前三门与海阳由于延期,每个项目预计大约超支100亿元人民币。

  从技术转让角度看,国内两个AP1000项目尽管严重拖期,但是已经进入尾声。目前,首堆三门一号机组已经完成热试,正在针对试验中发现的待改进项进行调试,下一步将进入装料节点。

  在引进AP1000技术的基础上,国家核电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技术,计划在山东石岛湾落地开工。该项目是16个国家重大专项之一的子项,目前已经完成可研报告的审批,等到国务院核准。

  事实上,在西屋的重组计划中,其中国业务和其他海外业务及四大核心业务一起,都将受到DIP融资的支持,为重组过程中会继续运营的核心业务之一。西屋在3月29日发表的公告中表示,西屋公司在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业务不会受第11章重组申请的影响。由于债务人持有资产融资也将用于支持这些地区,所以该地区的客户将继续获得西屋一如既往的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国内技术受让方国家核电亦在3月29日晚由董事长王炳华主持会议,研究应对工作。国家核电在会后的公告中表示,本次西屋公司申请重组,对我国AP1000依托项目建设、后续CAP1000批量化建设、CAP1400示范工程建设等三代核电自主化工作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目前,西屋公司派驻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及上海的管理和技术专家队伍稳定,状态良好,AP1000依托项目建设和调试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缘何梦断核电

  在东芝2月14日发布会上,东芝社长纲川智被问到当年收购西屋电气公司是否正确,他回答说,如果从现在的数字来看,这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005年6月,西屋公司的原控股股东英国核燃料公司宣布将出售西屋公司以及英国核燃料公司在美国的业务,随后有15家公司或联合体参与投标收购,最后东芝以54亿美元获得西屋100%的股权和英国核燃料公司在美国的业务。这一报价比竞购对手高出了20亿美元。

  东芝竞购西屋时,西屋正在以其开发的AP1000技术参与中国的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并且在东芝完成收购时,西屋已经基本在与法国EPR技术的竞争中胜出,中国雄心勃勃的核电开发计划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东芝本身也是日本国内核电的重要开发者,其技术路线是沸水堆,西屋则是全球各种压水堆技术路线的先驱者。对东芝而言,收购也丰富了其核电技术。

  东芝在完成收购后发布的公告中认为,到2020年,全球核电市场容量将会增长50%,收购之后,拥两大主流反应堆技术的东芝将在这个巨大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与54亿美元的收购价相比,2006年,东芝的净利润约为11.6亿美元,可以说收购西屋扩大能源业务,对于以电子产品为主要业务的东芝来说,是一场豪赌。

  不幸的是,东芝押错了方向。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全球动力反应堆总数从443个增长至449个,增长十分有限。而若以发电量来衡量,2006年全球核电发电量为2.66万亿度,这一发电量是最近十年的峰值。东芝预计的50%的增长并未出现。事实上,除了中国的核电装机显著增长之外,其他国家的反应堆总数是略有下降的。

  全球核电市场的低迷与多个因素有关。首先在需求端,金融危机之后,能源需求受到负面影响,另外随着能效、节能技术的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增长的关联越来越弱,最近十年,发达国家的电力需求一直比较稳定,有的国家甚至呈下降趋势。

  在供应侧,原本廉价、稳定的核电在这十年间目睹了新能源、美国廉价页岩气的爆发,在许多国家不再是新电力供应的优先选择。

  而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创了核电市场,事故之后,许多国家提高了安全标准,发布了针对事故预防的安全准则。这一方面影响了在建核电站的进度,同时更严苛的安全标准直接带来了设计与建设成本的增加,监管要求也使得开发周期变长,降低了核电的经济性竞争力。此外,如德国这样的摇摆在弃核与否的国家在福岛核事故之后果断弃核,进一步缩减了核电的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核电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当初与西屋竞争中国市场的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同样受困于上述原因以及新项目进展严重脱期,在连续数年的严重亏损之后,从2015年已经开始先一步进入重组阶段,其反应堆业务被整合进法国电力公司(EDF),其余以燃料循环板块为主的业务接受政府最多45亿欧元的增资,将重组为新阿海珐。



关键词: 西屋 东芝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