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预示移动通讯发展方向 5G技术赚足眼球
5G关键技术引领产业链上游器件需求热潮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5045.htm1、大规模多天线——天线需求增多
大规模多天线是一种多入多出(MIMO)的通信系统,在系统中基站的天线数远高于终端的天线数目,通过建立极大数目达到终端的信道实现信号的顽健高速传输,并通过大规模天线简化MAC层设计来最终实现信号的低时延传输。相比于传统的多入多出系统,系统的空间分辨率被极大地提升了。波束赋形技术使干扰能够被极大地减少,还能够通过不同的维度(空域、时域、频域、极化域)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
随着多规模天线技术的应用,5G通信基站天线数量会有指数级的增长,5G技术的应用会使天线采购量增多。
2、信道建模——利好滤波器和化合物半导体
信道建模通过对无线环境的抽象性描述,可用一系列的参数来表征无线环境的物理特征,进而准确刻画出无线信号的传播机制,是评估无线技术性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由于MIMO技术的应用,信道模型由时—频2个维度扩展成空—时—频这3个维度。
5G技术对空间连续性与移动性要求更高,高数据率要求表明发展毫米波段中大量未被使用的频谱资源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可用通信频率提升至6GHz-300GHz区间。这些技术场景对射频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普通的CMOS无法做到。这将带动以GaAs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同时,对信道不同波段资源的利用,增加了对滤波器的使用量。
5G推动万物互联,助力物联网产业链
5G提出了3个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和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其中,后两者都是为了满足物物互联的需求。虽然物联网近年来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适用于各种速率的蜂窝物联网技术如NB-IoT和eMTC等标准相继冻结通过。但5G网络的推出后,能实现“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的高速连接。有利于整个产业的整合。
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技术及产业创新的重要战略。我国目前在物联网的不同应用领域上都有一定程度得涉足,但总体来说还是偏向个人消费领域,比如蜂巢的出现,银行卡的圈存等,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新。相较于消费物联网,工业领域、医疗和环保领域等稍显欠缺,我们认为物联网后续的创新方向会更倾斜于这些尚待开发的领域。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一些对可靠性要求非超高的应用可以得到完美实现。物联网将给每个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蜂窝物联网已形成“芯片—模组—系统设备—测试仪表—运营商—应用”的产业链。其中芯片由于涉及到关键的专利和技术,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地位,运营商由于对接了应用和数据入口,在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根据麦肯锡的统计,目前芯片和硬件的价值比重20-30%,而软件应用开发层面目前占比20-35%,解决方案占20%-40%。我们认为,5G技术助力物联网发展以后,物联网产业链将至上而下带来较大的升级。不论是做底层芯片的公司、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还是从事网络业务的公司,都将从中获益。我们期待未来物联网的蓬勃发展给电子元器件产业带来的无限生机。
手机摄像头不断升级,将带动摄像头产业的快速成长
摄像头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尤其伴随着手机、平板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摄像头产业链的高速增长。

手机摄像头已经很大程度代替了原始的摄像机,从而人们对摄像像素越来越高的要求。从2012年的百万像素到如今的千万像素,手机厂商们在不断研发和创新中满足市场偏好。人们对于自拍的喜好越来越大了,于是便从一个摄像头到前置和后置摄像头,OPPO更是推出主打拍照相机,达到前后1600万像素甚至前置像素高于后置像素的机型。
由于在手机有限的空间上,像素2000万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单摄像头出现了技术瓶颈,为了满足日益丰富的拍照需求,双摄像头出现了。一大一小摄像头的搭配,可以同时独立拍摄不同距离和景深的照片,满足多任务需求。随着华为等行业龙头推出双摄像头以后,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也开始着眼于双摄领域。预测到2018年,双摄像头市场规模将达到87亿美元,双摄渗透率将达到40%。双摄像头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对摄像头的需求和产业链的发展。目前来看,双摄像头的成本接近于单摄像头成本的3倍。相应的产品价值提升,增厚相关企业业绩。
本次MWC大会,OPPO沿袭其一贯在摄像头下功夫的风格,推出了5倍无损变焦拍照技术,在讲相机厚度降低约10%的同时,防抖性能却提升了40%。目前该技术壁垒较大,这一先发优势可为相关厂商带来丰厚的利润。华为P10等新机涉足3D成像技术,加上前段时间苹果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将应用3D成像技术到其即将发布的iPhone8上,该技术能吸引人眼球,增加手机的销量,以及带动下游应用市场的需求增加,比如手势控制和AI交互等。
光学指纹识别带动指纹识别新高潮
自从iPhone5S推出了指纹识别技术之后,由于其便捷、安全等特点,广受大众青睐。国内厂商亦步亦趋,纷纷解锁指纹识别技术,推出指纹识别手机。指纹识别市场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据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指纹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目前来看,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应用在高端手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指纹识别技术核心器件——指纹芯片的价格已下降到约15元/每颗,会大大增加指纹识别技术在中低端手机上的应用。

光学指纹传感技术具备强大性能而且在不同市场已经过广泛验证,具有耐用性、耐刮性、抗静电性强等众多优点。但由于尺寸及功耗等限制因素,光学指纹传感技术还未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

汇顶科技通过采用合适的尺寸与功耗封装技术,将光学指纹传感技术集成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实现了“屏幕即指纹识别”的技术革新。帮助智能手机摆脱实体主屏幕按键,向真正意义上的无边框屏幕迈出了关键一步。该技术的出现,将驱动新一代移动设备的设计革新,智能手机向着更高屏占比迈进,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我们认为,该项技术为汇顶科技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易模仿和学习,其他厂商的研发也需要一定时间,短期来看具有很大的技术壁垒。但是光学指纹技术的出现,会加快厂商对指纹识别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其应用会辐射到整个指纹识别产业链,增加中低端手机的渗透率,使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收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