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AI狂人黄仁勋带领英伟达实现爆发式增长

AI狂人黄仁勋带领英伟达实现爆发式增长

作者: 时间:2017-02-08 来源:第一财经 收藏

  去年争取到了包括Sliwinska在内的众多投资者的信任,成为炙手可热的芯片制造商。黄仁勋表示,旗下产品如果继续针对电脑游戏机器的小众市场定位,将脱颖而出,而语音识别及无人驾驶也将成为公司的主要新技术。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2/343705.htm

 

  黄仁勋长期坚持的图形芯片上的根本优势正在快速发展的芯片的领域占据更广阔空间和地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以及无人驾驶汽车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回报,并显著提高收入。在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中,用于数据中心和车辆的芯片需求上升促使销量猛增了54%,利润也实现翻番,创下新纪录。

  “作为特斯拉今年最新的合作伙伴,特斯拉销量的增长也推升了英伟达芯片的需求。”盛陵海表示。特斯拉的带动下,英伟达正在成为投资人的新宠。目前Sliwinska所在的基金公司已经追加对英伟达的投资,现已成为英伟达第十大股票持有人。Sliwinska说:“黄仁勋工作十分投入,未来10年的机会是惊人的。”

  英伟达生产的图形处理器反映了市场的新趋势。图形芯片能呈现更真实的图片,让电脑游戏玩家更加身临其境,更具沉浸感。而在过去十几年中,这部分市场非常小众,电脑处理器和智能电话芯片大多被英特尔和高通垄断。

  在黄仁勋看来,公司业绩的增长受益于在硬件及软件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对于电脑和汽车自主学习方面的投入。但是他表示自己最终的胜利还未到来,因为英特尔和高通也正在相关领域奋力猛追,而且英特尔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是英伟达收入的两倍,而高通则拥有充裕的现金流。事实上,高通是目前拥有现金最多的芯片制造商。

  “我们唯一能保证的就是我们创新的速度。”黄仁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根据曾经为黄仁勋工作的英伟达员工反映,53岁的黄仁勋依然视英伟达为创业公司来运营,快速决策并要求快速执行。对于半导体制造商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芯片从设计开始,到投放市场以及进行生产可能需要耗费多年时间和数亿美元投入。芯片公司通常会先发布路线图,显示那些复杂细节,然后据此创建团队。而决定如何设立价值数亿美元的工厂则需要周全的计划。

  英特尔的潜伏

  黄仁勋曾自豪地说:“英伟达之所以行动迅速,是因为不考虑往后的兼容性。哪里快就走哪里,哪里不爽砍哪里。你看英特尔,要兼容各种老程序,所以新东西用起来就慢。”

  然而,即使创建英伟达并将其构建成最大的图形芯片制造商已经足以让黄仁勋成为一个亿万富翁,时刻保持危机感仍是他成功的动力。

  黄仁勋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英伟达成熟的对手英特尔,就位于加州硅谷SantaClara101高速公路对面。英特尔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有分析师认为,英特尔如果将其他计算机功能纳入其现有的处理器中,将对英伟达构成潜在威胁。

 

  事实上,当英特尔决定从2008年开始将芯片组技术应用到其产品中时,英伟达的芯片组业务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尽管如此,在图形芯片领域,英特尔从来没有成功说服其高端计算机用户从英伟达切换过来。而与此同时,英伟达正在努力推动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快速增长的芯片市场,这一部分也是英特尔最赚钱的业务。

  传统数据中心是配载在由英特尔最昂贵的服务器芯片驱动的电脑上的,许多潜在竞争对手一直在试图打破英特尔在市场上的封锁。现在,由连接设备和在线服务创建的大量信息,压倒了传统计算机分析和使用这些数据的能力。而基于英伟达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工作,图形芯片越来越多地被编程用来运行人工智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执行任务,例如没有人类的帮助就能够闪电般快地识别图像和语音。

  虽然英特尔处理器在执行复杂操作方面极其快速,但是它们在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时候就存在限制。而在这部分业务上,图形芯片的市场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们可以用于同时执行大量而又简单琐碎的任务。

  目前谷歌和亚马逊也正在把提供基于图形芯片的计算作为其云服务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大多数数据中心的工作还都是由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完成的,而其他类型芯片的供应商也在努力为市场定制低功耗的产品。现在,投资者认为英伟达正在引领为人工智能提供主要引擎的趋势。Synovus信托公司的基金经理丹尼尔·摩根说:“英伟达是最为热门的公司,你现在必须把它们放在列表的顶部,它们的定位很好。”

  英伟达数据中心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显示,收入为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8200万美元翻了近3倍。尽管如此,这也仅勉强撼动了英特尔在处理器市场占有率超过99%的地位。英特尔的服务器芯片业务在最近一个季度的销售额达到45亿美元,带来了超过20亿美元的利润。

  路透社去年在一篇分析英伟达进军汽车电子业务的文章中,解析了从一家消费电子厂商转向汽车元件厂商的转变之路,不过文章同时称:“在此过程中他们还需要学习很多,因为汽车行业跟消费电子行业有非常大的不同。”

  2011年英伟达花了6年时间开发了用于3D导航信息系统的Tegra处理器,并用于奥迪A8豪华车型上,相比之下,英伟达开发用于游戏平台的芯片通常只要三四年。也正是这个过程,让英伟达的工程师认识到了他们的工作并不是把笔记本或者主机芯片塞到汽车中那么简单。

  英伟达汽车业务高级工程师DannyShapiro表示:“我们学到了‘汽车升级’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没有重启,因为哪怕仪表盘偶然出错,这不仅意味着用户会发怒,还有可能导致昂贵的售后维修。”

  十余年来,英伟达的努力现在看来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其在汽车电子行业依然是新兵,与传统巨头瑞萨电子、TI德仪、Intel及高通公司的业务相比还差得远。

  目前英伟达的汽车电子业务只占该公司47亿美元销售额的4%,只是TI公司去年在该领域18.6亿美元的十分之一。不过公司预计未来该业务的营收将达到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数字显示系统。英伟达预计5年后它们的芯片将用于3200万辆汽车上。

  黄仁勋个人也非常喜欢跑车,英伟达一位员工透露,黄仁勋毫不避讳自己拥有2辆法拉利和2辆特斯拉的事实。他经常说:“当你跟汽车公司共事,你跟他们一起做产品开发,多年后你就会学到他们的文化,但是汽车工业需要新的发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AI 英伟达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