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站功能在 Linux 中的实现
调用 logTrashDir 脚本,将回收站中的新文件名、原文件名、删除时间、原文件绝对路径记录到隐藏文件中
将文件通过 mv 命令移动到 Trash 目录下。详细代码如下所示:
清单 6.移动文件到回收站并做记录
now=`date +%Y%m%d_%H_%M_%S`
filename=${file##*/}
newfilename=${file##*/}_${now}
mark1=.
mark2=/
if [ $file = ${file/$mark2} ]
then
fullpath=$(pwd)/$file
elif [ $file != ${file/$mark1} ]
then
fullpath=$(pwd)${file/$mark1}
else
fullpath=$file
fi
echo the full path of this file is :$fullpath
if mv -f $file ~/trash/$newfilename
then
$(/logTrashDir $newfilename $filename $now $fullpath)
echo files: $file is deleted
else
echo the operation is failed
fi
logTrashDir 脚本
该脚本较简单,仅是一个简单的文件写入操作,之所以单独作为一个脚本,是为了以后扩展的方便,具体代码如下:
清单 7.logTrashDir 代码
if [ ! -f ~/trash/.log ]
then
touch ~/trash/.log
chmod 700~/trash/.log
fi
echo $1 $2 $3 $4>> ~/trash/.log
该脚本先建立.log 隐藏文件,然后往里添加删除文件的记录。
restoreTrash 脚本
该脚本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从.log 文件中找到用户想要恢复的文件对应的记录。此处依然使用 awk,通过正表达式匹配找到包含被删除文件名的一行
从记录中找到记录原文件名的字段,以给用户提示
将回收站中的文件移动到原来的位置,在这里运用了 mv –b 移动文件,之所以加入-b 选项是为了防止原位置有同名文件的情况。
将.log 文件中与被恢复文件相对应的记录删除
清单 8.获取相应记录
1originalPath=$(awk /$filename/'{print $4}' $HOME/trash/.log)
清单 9.查找原文件名及现文件名字段
filenameNow=$(awk /$filename/'{print $1}' ~/trash/.log)
filenamebefore=$(awk /$filename/'{print $2}' ~/trash/.log)
echo you are about to restore $filenameNow,original name is $filenamebefore
echo original path is $originalPath
清单 10.恢复文件到原来位置并删除相应记录
echo Are you sure to do that?[Y/N]
read reply
if [ $reply = y ] || [ $reply = Y ]
then
$(mv -b $HOME/trash/$filename $originalPath)
$(sed -i /$filename/'d' $HOME/trash/.log)
else
echo no files restored
fi
自动定期清理 trash 目录
因为 delete 操作并不是真正删除文件,而是移动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trash 目录可能会占用大量的硬盘空间,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定期自动清理 trash 目录下的文件是必须得。本文的清理规则是:在回收站中存在 7 天以上的文件及目录将会被自动从硬盘中删除。运用的工具是 Linux 自带的 crontab。
Crontab 是 Linux 用来定期执行程序的命令。当安装完成操作系统之后,默认便会启动此任务调度命令。Crontab 命令会定期检查是否有要执行的工作,如果有要执行的工作便会自动执行该工作。而 Linux 任务调度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系统执行的工作:系统周期性所要执行的工作,如备份系统数据、清理缓存
2、个人执行的工作:某个用户定期要做的工作,例如每隔 10 分钟检查邮件服务器是否有新信,这些工作可由每个用户自行设置。
首先编写 crontab 执行时要调用的脚本 cleanTrashCan.如清单 10 所示,该脚本主要完成两项功能:
判断回收站中的文件存放时间是否已超过 7 天,如果超过则从回收站中删除。
将删除文件在.log 文件中相应的记录删除,保持其中数据的有效性,提高查找效率。
清单 11.删除存在回收站超过 7 天的文件并删除.log 中相应记录
arrayA=($(find ~/trash/* -mtime +7 | awk '{print $1}'))
for file in ${arrayA[@]}
do
$(rm -rf ${file})
filename=${file##*/}
echo $filename
$(sed -i /$filename/'d' $HOME/trash/.log)
done
脚本编写完成后通过 chmod 命令赋予其执行权限,然后运过 crontab –e 命令添加一条新的任务调度:
110 18 * * * /bin/ cleanTrashCan
该语句的含义为,在每天的下午 6 点 10 分执行 cleanTrashCan 脚本
通过这条任务调度,trash 的大小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会持续增大以致影响用户的正常操作。
实际应用
首先要将 delete 脚本,logTrashDir 脚本,restoreTrash 脚本和 cleanTrashCan 放到/bin 目录下,然后用 chmod +x delete restoreTrash logTrashDir cleanTrashCan 命令赋予这三个脚本可执行权限。
运用 delete 脚本删除文件,例如要删除在/usr 目录下的 useless 文件。根据用户目前所在的位置,可以用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来指定参数,如:delete useless,delete ./useless 或者 delete /usr/useless。执行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 1.delete 脚本执行过程

执行之后,useless 文件会从原目录中删除,被移动到$HOME/trash 下,并被重命名,如图 2.所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