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4.6万名工人将被机器人取代,只为迎合工业4.0?
编者按: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生产效率将被大幅提高,这是事实,也是大势所趋,对这种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但同样可以预见,由此产生的阵痛将会十分强烈,甚至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以保护弱者的方式予以阻挡,我们应该感到羞愧。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遭遇到的真正的敌人,将会是自己。
生产率:在未来5-10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采用工业4.0技术。德国制造业产值将提升900亿至1500亿欧元。按除原料成本以外的加工成本计算,生产率将提升15-25%。即使加上原料成本,整体生产率也将提升5-8个百分点。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426.htm收入增长:预计工业4.0每年将给德国企业带来300亿欧元的新增收入,相当于德国GDP的1%。
就业:预计未来十年工业4.0将带动德国就业人数提高6%,尤其是在机械工程领域,雇佣需求提升的幅度将达到10%左右。
投资:预计德国大规模采用工业4.0将在未来10年带动2500亿欧元的投资(相当于制造商收入的1%-1.5%)。

中国政府显然意识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事实上,中国传统的依靠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支撑中国制造业的老路正越来越走不通,一方面是机器自动化的冲击,一方面是人口红利的消退。
联合国开发署在今年4月发布的《亚太区域人类发展报告》中,就特意提到,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已经达到峰值,此后将持续减少。
类似的情况早已在日本身上发生,经济学人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徐骋认为,人口老龄化才是日本的衰退魔咒,这导致日本错失1991-2000年黄金发展十年,同期,美国和欧洲都在经历一场由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高速增长期,美国GDP增长38.7%,欧洲15国GDP增长22.7%,日本却仅获9.6%的增长;美国每年平均增长3.7%,而日本却只有1%左右。
要避免这种悲剧重演,工业4.0将是中国制造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