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4.6万名工人将被机器人取代,只为迎合工业4.0?
编者按: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生产效率将被大幅提高,这是事实,也是大势所趋,对这种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但同样可以预见,由此产生的阵痛将会十分强烈,甚至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以保护弱者的方式予以阻挡,我们应该感到羞愧。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遭遇到的真正的敌人,将会是自己。
工业4.0锐不可当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426.htm从当事者和政府的角度来衡量机器人取代人,绝对不是好事,下岗就意味着巨大的社会包袱和随时可能爆发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工作更不好找。
但对富士康来说,这条战略是绝对正确的,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工荒逐渐到来,用机器人无疑会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还能顺便摘掉“血汗工厂”的帽子。
即使富士康不这么做,未来也会有其他公司这样做,背后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中国制造2015”十大重点领域
这个趋势叫工业4.0,这是德国的叫法,美国叫工业互联网,中国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信息化、工业化),物联网脑残粉叫万物互联,此外,中国还提出了自己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
围绕工业4.0,包括智能定制化生产、智能产品、生产服务化、云工厂等,落点都是提升效率,解放人类,这可类比历史上的机械革命、电气革命以及自动化革命。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近日就接连发布两份有关工业4.0的报告,预测在未来5-10年间,工业4.0将彻底变革产品和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营和服务流程,零部件、机器人和人员之间的互联互通性将日益将强,由此生产系统的速度和效率分别能提升30%和25%,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并改进劳动力就业格局,最终改变公司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
报告乐观预测,未来5到10年,工业4.0将给中国带来4-6万亿的生产效率的提升。
报告以德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提出至少有四个方面可以从工业4.0中获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