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之争:“萨德”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在动力电池的发展道路上,形成了中日韩三国相互竞争的格局,三个国家在技术路线、资金投入、产业规模方面各有千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学习,在斗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斗争。为了确保自己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中日韩三国都会投入巨大的资源,在动力电池这个领域继续发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536.htm

4.中国市场--韩国企业的“盛宴”
如前文所述,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韩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场,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汽车产品上面。2015年,现代汽车集团(现代和起亚)在全球市场的销量为802万辆,排名全球第五。在中国市场,现代起亚总计销售了168万辆汽车,其中现代汽车公司为106万辆,起亚汽车公司为62万辆。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据了现代汽车集团全部销量的20.9%,已连续多年成为其全球第一大市场,为现代汽车集团贡献了稳定的销量和大量的利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另外两家韩国企业--LG和三星,取代了现代企业的位置,大举进入中国攻城略地,直接在中国投资建厂,希望为中国本土车企提供最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其中很大一个障碍是价格。电动汽车要走入普通大众的家庭,必须达到或接近传统燃油车的成本,才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性价比。在整车的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动力电池系统,按照不同的配置,一般占到整车成本的30%~60%,所以如何降低电池成本,就成为电动汽车普及速度的关键。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高额的补贴,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也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逐步降低成本。国务院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规定,2020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至1.5元/瓦时以下。
三星和LG为了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采取了积极的进攻策略,以很低的价格来销售产品,希望快速占领市场,挤压本土的锂电池企业,这会导致三星SDI和LG化学面临一定的财务成本,但收获是市场份额。依靠集团的大资本优势,短期的财务成本并不会影响三星和LG的决心,随着成本持续降低,规模持续扩大,未来一定会达到一个盈利平衡点。

三星SDI和LG化学的公司年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这两家企业的动力电池业务连年亏损。韩国企业,依托其背后的大财团,试图以价格优势来占领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这可能会扰乱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节奏,拖垮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被国外的企业所掌控,如同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一样,需要长期依赖国外的技术和产品输入。显然,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结果,也与我国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初衷相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