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美国制裁中兴 翻的却是4年前的旧账
上升到国家层面,即便美国制裁中兴“自有逻辑”,但从长远角度看,这明显也是一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臭棋。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8295.htm资讯技术及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Foundation)总裁阿特金森(Rob Atkinson)在接受道琼斯采访时就表示,限制对伊拉克等敌国的武器和武器相关技术出口是一回事,但通讯设备是一项通用技术,并非军事技术,即便他们不从美国进口,也会从其他地方进口,这会导致美国科技行业的竞争力下降。
对于美国而言,要想真正压制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势头,最应该寄希望的就是美国本土企业,通过符合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规则的手段来获得领导地位,而不是走这一步注定“双输”的棋。
一个可能似曾相识的结果
事情最后如何收场?或许从美国对其他国家科技企业的类似举动,能管窥一二。
2012年5月25日,路透社报道称,瑞典移动网络设备制造商爱立信由于违反美国对古巴的出口禁令,子公司将遭到175万美元罚款。
路透社根据其获得的一份和解协议透露,爱立信巴拿马子公司私自将古巴的破损设备去除可识别标志并伪造文件后运到美国整修,修好后再经巴拿马运往了古巴。于是乎,美国不满,开下罚单。
对于中兴而言,出口限制的制裁的确过于苛刻,当然也不一定就没有转机,中兴仍保有上诉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请美国供应商申请出口许可,并与美国政府积极沟通,表现出“悔悟”之意。
而考虑美国供应商受到的伤害,本次事件更有可能的结果是,通过中美双方的调查与谈判,促使美国减轻制裁力度,只禁止部分而不是全部美国产品的出口;再或者,采用对爱立信相同的手段,开出一定金额的罚单,了事。
不过,无论本次事件以何种结果收场,都必须看到,虽然中国整体技术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许多关键领域仍缺乏自主能力,这种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无疑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比如,虽然我国拥有运算速度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天河2号”,但其使用的却是英特尔芯片。就在前不久,美国政府还来了一招“釜底抽薪”,英特尔芯片被禁售给中国的超级计算机项目。
中兴、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也面临着这样的威胁,虽然在通信设备领域已经部分领先,但设备的某些底层元器件和芯片,仍旧依赖美国、日本等供应商,而且这种情况短期内还无法扭转。
因此,除了依靠国家外交层面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发展自主核心技术,增加自身在对外贸易中的游戏筹码,应当成为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当务之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