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大国博弈:美国制裁中兴 翻的却是4年前的旧账

大国博弈:美国制裁中兴 翻的却是4年前的旧账

作者: 时间:2016-03-15 来源:中国软件资讯 收藏
编者按:接二连三的案例,简直让美国官方出手打压中国企业成了美国对华外交的一项“传统”。而这一“传统”的背后,是中美两国新一轮技术实力的较量。

    众所周知,美国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制造工艺,在高科技和制造领域长期处于领导地位。但进入21世纪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国际话语权日渐增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8295.htm

  2013年“棱镜门”发生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中国IT行业力推“去IOE化”,在网络设备、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不断降低对国外进口高科技产品的依赖,自身的高新技术水平也在稳步提高,甚至在某些领域已达到领跑的水平。

  以所处的通信业为例,虽然美国目前在3G4G领域具备产业优势,但在未来5G的发展道路上却很可能被逆袭。比如在不久前的2016MWC大会上,提出的Pre5G获得了全球移动大奖“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奖”以及CTO选择奖。其中的CTO选择奖是从6个移动专项获奖中再次选出的“奖中奖”,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获此殊荣。

  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让一贯敏感的美国开始紧张,毕竟技术实力强就意味着可能制定并引领一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在此背景下,祭出“高科技管制”大旗,通过打压中兴、华为等领头企业,既有利于政治作秀,又有助于扞卫自己在高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一步损人不利己的棋

  在公示限制措施前,美国商务部曾于3月5日向中兴下达限令,中兴随后就此发出公告称,公司正在全面评估此事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且由于此事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中兴股票也于7日开市起停牌。

  对于商务部在官网“挂”中兴的行为,3月8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再次做出强烈回应称,“美国对中国的企业进行贸易限制,这不是一个处理经贸矛盾的正确做法,损人而且不利己。”

  如何损人不利已?

  从中兴的角度看,美国商务部的举措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中兴产品在美国的销售,还会限制中兴从美国供应商那里获得芯片和传感器等智能手机关键零部件,进而影响中兴全球的制造和销售链条。

  那么,限制中兴,美国企业就能受益吗?

  表面上看似乎能,比如思科,思科是中国IT行业“去IOE化”受影响最大的美国科技企业。所以思科股票应声上涨,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实际上,在当前科技产业链全球化协作日益紧密的时代,所谓“唇齿相依”,中兴被制裁,也让诸多美国供应商也跟着吃了不小的亏。

  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称,近几天来,美国芯片市场股价整体跌幅较大,与中兴相关的美国供应商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财务打击,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高通和英特尔,仅高通一家就将损失4000万美元利润。

  如果说高通和英特尔即使丢掉中兴的订单,也能从其他终端厂商那里补上。那么其他一些更依赖中兴的元器件供应商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制裁事件发生后,美国光器件供应商Oclaro股价已下跌15%,遭遇两年最大下滑;另一家硅谷新贵高速光模块公司Acacia由于持有的中兴订单占到自身销售的一半左右,未来IPO很可能受到影响……

  一些代表美国科技公司的贸易团体已经指出,美国商务部的举措很肯能损害其经济利益。



关键词: 中兴 IBM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