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测试测量 > 设计应用 > 实验设备运行状况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设备运行状况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 时间:2012-06-29 来源:网络 收藏

3.2 协议设计
协议是衔接下位机、上位机软件的支架,只有遵循协议,进入通信链路的数据,才可以被识别并响应。协议具体如下。
1)电流监测模块通过中位机向管理系统发送的数据包。共有3种类型:电流监测模块发送数据时,而中位机或上位机未工作时发送的数据包A;电流监测模块实时发送数据的数据包B;对管理系统的确认数据包C。长度为20字节、8字节和7字节,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93658.htm

j.JPG


其中标识码用来区分数据包类型,目的地址为管理系统编址,源地址用来区分某个室的某个状态包括、待机、关机3种状态,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为处于某一种状态的起止时间,校验为整个数据包的某种运算,用于发现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2)管理系统通过中位机向电流监测模块发送的数据。共有3种类型数据包管理系统每次后告知设备可以实时发送数据的数据包D;管理系统向监电流监测模块发送的时间校正数据包E;阈值下载数据包F。长度为7字节、13字节和8字节,分别如表4,表5,表6所示。

k.JPG

l.JPG


标识码、目的地址、源地址、校验和上述含义相同。当前时间字段为管理系统时间,将其下发给各电路监测模块作为标准。

4 结束语
文中从可行性、控制器选择、硬件方案、软件设计及协议设计等方面系统地对“设备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实现,最终达到了监测室设备运行、关闭状态的目的。经过测试,不管实时监测还是断电后再发送数据都未发生遗漏现象,很好地监督了设备使用情况,也对高校设备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提高设备利用率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