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芯”路漫长
为了带动整个国产手机产业,展讯还举办过手机芯片产业上下游的技术论坛。“我辞掉CEO之后,技术论坛就立刻停止了。”武平苦笑,“在公司上市之后,以短期退出为目标的投资者最好能够逐渐被有战略眼光的长期投资者替换掉。”展讯还与上海市一起建立了亚洲第一个集成电路科技馆,服务公益大众,或许这也不是受资本市场欢迎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0772.htm“展讯是一个留学生企业,它的市场和运营都在国内,也给中国做了一些战略的事情。但就是这个对国家有向心力的公司,它的股东架构却是一家外资公司。一个由海外风险投资支撑的外资公司,还能承载一个国家的产业梦想吗?”《创业家》记者如此问道。
武平不答。
这是我的主场吗?
“我们国家走到今天,对高科技的眼光有了一定提升,但能否在关键时候出手撑一个真正属于高科技,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司,有些状态与2000年、 2001年时的情况类似。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我们不光要有战略,在政策制定和具体执行上还要补课。”
蔡明介,联发科的创始人。他是最早看到武平他们价值的人。
2000年,武平去台湾游说融资。本来只是顺道去看望这位业界牛人与老朋友,但对方一看他商业计划书中列出的海归团队名单,马上决定投资。“就冲名单上这些博士,就已经值了。”蔡明介认为这是一笔战略投资。
此后,由于与联发科存在竞争关系,后来的投资者买下了联发科持有的老股。
既生瑜何生亮?联发科在商业市场上比展讯早走了至少十几年,市场经验要丰富得多。在国产手机芯片市场上,联发科几乎横扫了所有竞争对手,只有展讯还在坚持战斗。
与武平一心追求的技术领先不同,蔡明介特别强调市场和客户。
“我们不是大公司,没有太多资源去做早期阶段的研发,尤其是在早期定产品规格的阶段,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就算在市场将要走到接近大幅成长的中间阶段才切入,只要掌握好技术、弹性和效率,不见得扳不倒巨人。”蔡明介在《竞争力的探求》一书中这样写到。
因为他认为谁在竞争中最先达到经济规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联发科从来没有第一个进入市场,都是作为后来者的角色进入,用的是成熟技术,但把工程质量做到一流,进入后就能引发价格雪崩,将先发者挤出市场。
展讯比联发科更早看到了MP3和手机融合的趋势,开始研发MP3手机。但当时展讯的判断是,MP3歌曲要从网上下载,所以GPRS功能是MP3 手机的基础功能。由于下载歌曲的数据量比较大,所以展讯把大量精力都用在了改进芯片的GPRS功能上。按照武平的说法,这事实上就是2.5G手机。
但联发科很快找到了捷径。它们做好音乐功能之后,给手机装了一个USB接口,直接从电脑上传歌。“其实最后我们看,联发科的判断就是用户的最终状态。”由于技术上远比调GPRS简单,所以联发科反而比展讯更早推出了MP3芯片。“通过这个事情,我们认识到自己在商业运作上远没有它们娴熟。”武平说。
但展讯的创新也得到认可,除了TD是远早于联发科开发成功外(联发科后来是买来的),展讯在中国市场率先发明并量产了单芯片双卡双待技术,给国产手机带来杀手锏。
比起信奉硅谷精英文化、公平竞争的展讯,联发科采用的是更加凶狠直接的打法。他们找到展讯的大客户,会直接说:你要什么条件就不做展讯了?只要你不做展讯,我什么条件都给你。
这样的事情如果出现在美国的话,就是不正当竞争。像联发科这样一度占据国产手机芯片95%的市场份额,政府是要启动反垄断调查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