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缺失 LED企业大多是“搬运工”
LED产业大多是在做“搬运工”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2216.htm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高级工程师谭章騄认同这样的说法,他甚至形象地称,东莞目前的LED产业大部分还是在做“搬运工”的活,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是在做这个产业的下游,中上游的芯片、衬底、外延几乎没有涉足。这样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上游资源被控制,失去了定价的主动权。
“如果上游企业不支持,企业自己又生产不了,就只能去国外购买。”徐冰说。
“产生这样结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做出来的品牌,都是空架子,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核心竞争力,涉足不了产业中上游的相关项目,所以今后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要做有支撑的品牌。”谭章騄说,东莞的LED企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产业配套、政策支持都不错,关键就在于能否吸引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如果单靠企业自己投资几百万元,建一个实验室,是解决不了本质问题的”.
他认为,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核心技术占到整个产业链利润的一半,而加工成芯片又是一半利润里的一半,就等于说加工芯片的利润仅是整个产业链利润的1/4,而长期以来东莞就是以这1/4的利润跟别人拼土地、拼人力、拼环境。“东莞的这种芯片总装厂很多,做的就是‘搬运工',未来,企业还是要掌握高新技术、核心技术,借助现在的优势,在人才和资金两方面想办法,找突破口。”谭章騄说。
购买外国方案引发价格战
目前,全市从事LED照明技术及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不过区区60家。仅从数量上来讲,与全市数万家企业总数相比,整个产业实在有点微不足道。按道理说,企业不多,生意应该很好做。但徐冰说,东莞LED产业竞争很激烈。
之所以激烈,是因为一些不具备研发条件、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参与到LED产品的制造中。没有技术怎么做?徐冰说,企业可以出钱向国外的LED企业购买方案,利用国外企业的方案进行生产。这样做的结果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外观有所差别而已,但在客观上却降低了LED产业的准入门槛,也让行业陷入拼价格的恶性竞争中。
徐冰说,其实企业购买方案的风险很高,做到一定批量后,如果国家政策有变,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无法应对,会“死”得很惨。他还预计,2011年LED行业将迎来大洗牌,有很多企业会垮掉。
企业虽然购买了方案,也可以生产LED产品,但始终位于产业链的下游。徐冰说,这也是广东LED产业的通病,企业的生产制造大量集中在中下游的封装和应用上,中上游尤其是上游相当薄弱。以衬底为例,东莞能做衬底的就只有中镓半导体公司,而这家公司也刚刚起步,投入生产还要一段时间。
梁鸣娟对此表示:“我们不会去生产LED芯片,因为这些核心技术大多被境外公司所垄断,技术上很难突破。就算勉强研发出东西来,也不会有什么市场的。质量不过关的话,你卖的价格只有人家的1/10,人家也不敢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