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探索科研运作新模式 北京IC测试联合实验室成立

探索科研运作新模式 北京IC测试联合实验室成立

作者: 时间:2009-12-09 来源:LED环球在线 收藏

  11月30日,北京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897.htm

  (IC)产业的重要一环。设计、制造、封装、四业并举,是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北京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开创了科研运作的新模式。

  集成电路(IC)测试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一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四业并举,是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我国,早期的测试只是作为集成电路生产中的一个工序存在,测试产业的概念尚未形成。随着人们对集成电路品质的日益重视,测试目前正在成为集成电路产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立行业,现在测试已经占到集成电路总成本的30%以上。如何提升我国测试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提高国产测试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国内集成电路测试服务的综合水平,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11月30日,由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共同成立的“北京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与会专家表示,北京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作为两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两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合作的结晶,将开创出科研运作的新模式,成为以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典范,同时促进我国IC测试产业发展。

  正视现状发展IC测试产业

  目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个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业,本土企业普遍缺乏技术积累、资金积累和应用积累,缺乏核心竞争力,与世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我国在IC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四大环节上,在共建价值链上互为支撑力明显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集成电路测试业,由于长期国家投入不足,研发严重滞后,国产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市场占有率很低,与国外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已严重影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2009年初,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共同组建“北京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产业联盟”和“北京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两家单位的合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张东和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设备技术研究室主任夏洋共同担任联合实验室主任。张东表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一直是微电子行业研究的领先者,与微电子所的合作,不仅对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对北京市,乃至整个集成电路测试产业都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我们一定会把联合实验室做成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典范,希望不断得到大家的支持。”张东表示。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表示,测试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联合实验室符合中央提出的央地合作的精神,可以使技术落地。丁辉表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将在资金等方面给予联合实验室以支持。

  强强联合形成IC测试辐射作用

  众所周知,北京地区集中了国家大量的、优质的科技资源,但这些科技资源又分属各自独立的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具体到集成电路测试行业,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集成电路行业中处于重要地位,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制造设备到材料研制较为完善的微电子产业链,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北京现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100余家,占国内设计公司的1/5.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北京,形成了以中科院、部属和市属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为主的科研群体,拥有人才和条件优势,如果建立协同有效的研发服务平台,容易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科院北京分院党组副书记杨建国介绍说,中科院北京分院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006年就签署了合作协议,3年来两院合作以北京市科技发展需求为切入点,以共建联合中心为创新载体开展项目合作,联合破解首都发展难题,协同推进知识创新。据统计,2007年-2008年两院共开展合作项目26个,总经费达到3475万元。“此次北京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也是两院合作的主要成果之一。中科院在北京有40多家研究所,从事微电子技术研究开发的就有近10个研究所。作为地处北京专业从事微电子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中科院微电子所长期得到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的支持,微电子所有责任和义务面向北京服务,也有必要和北京相关单位联合研究开发共谋大业,进一步促进北京市乃至全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杨建国表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集成电路 测试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