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中芯国际救赎路

中芯国际救赎路

作者: 时间:2009-11-24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2008年底,大唐控股以1.7亿美元的价格认购新发行的36.99亿股份,成为的战略投资者。目前,大唐控股以16.55%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一大股东。根据股权收购协议,大唐控股除有权提名两位董事外,还将任命一位专门负责TD的副总裁。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101.htm

  与大唐电信的合作,无疑是为了能够借助TD这一新兴市场,帮助中芯国际能够增加销售收入,这在传统芯片领域备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而在此前,为了能获取必要的资金,避免陷入现金流问题,中芯国际今年分两次向市场发售购股期权,分别为2410.2万份和3.63亿份。

  同时,在今年4月17日,中芯国际宣布将其2009年的资本支出拟大幅削减72%至1.9亿美元,主要用于提高45纳米产品的产能,月产量或将增加到4000至4500片。

  张汝京的这些努力,加之全球经济转暖,中芯国际的前景开始显露光明。在10月29日举办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张汝京说:“如果明年的毛利率可以保持25%的水平,预计2010年公司能够实现全年的最终盈利。”

  仍然身处严峻时刻的张汝京,迎来了台积电的诉讼。11月4日,中芯国际突然宣布停止股票交易。事后得知,中芯国际因一场专利侵犯和商业秘密盗用诉讼案,可能面临最高赔偿额达10亿美元。这场纠纷的另一主角是台积电。

  台积电发言人曾晋皓11月4日向台湾媒体表示,公司控告中芯国际侵犯专利并盗用商业机密案于11月3日胜诉,公司将于稍后决定向中芯国际的索赔金额。

  十年恩怨

  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恩怨由来已久。张汝京曾是台湾世大集成电路(WSMC)的总经理。2000年,世大集成电路被台积电收购,张汝京遂来到大陆投资建厂。相比之下,台积电当时迫于台湾当局对于半导体技术海外投资的限制,坐视中芯国际不断壮大,却整整晚了两三年才到上海松江建厂。

  熟悉中芯国际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中芯国际的许多技术骨干都是从台湾挖来,其中不乏台积电的技术人员。

  双方的诉讼战始于2003年,台积电在美国控告中芯国际窃取商业机密,并指控中芯国际在加州销售的晶片涉嫌侵害台积电的专利。双方于2005年2月达成和解,并签订一项六年期的和解协议书。根据协议,中芯国际同意支付1.75亿美元的和解金额,交出台积电的商业机密文件,并停止使用涉案的技术与制程。

  但是好景不长,台积电于2006年8月25日向美国加州法院起诉,指控中芯国际违反了2005年的协议,在2005年以后继续利用台积电的商业机密制造0.13微米或以下制程产品。

  根据媒体报道,台积电的代理律师Jeffrey Chanin称,此项案件涉及了65起商业秘密的盗窃。中芯国际的代理律师David Steuer则抗诉称,所争议的资讯并不构成商业秘密,因为在技术文献中已广为公开。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