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文章
三星电子警告,全球半导体短缺在对汽车制造商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在扰乱智能手机芯片的制造,这将影响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交付。 三星表示,芯片制造商目前急于满足汽车制造商需求,很多芯片代工厂都属于满负荷运转,这限制了代工厂接受新订单的能力,影响代工厂对DRAM及NAND芯片的制造,反过来冲击智能机及平板电脑的交付。 三星内存业务执行副总裁Han Jinman表示,芯片代工短缺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公司正在密切关注相关影响。 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周四表示,公司正在加速生产汽车所需相关芯片,以满足汽车
关键字:
三星 芯片短缺 汽车 智能手机
新技术新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当它们与现代车辆相结合,便会导致一种可称为 “内容困境” 的现象。内容困境代表车辆制造商试图整合到车辆中的技术内容与线束所需的重量、成本和封装空间之间的冲突。推动内容困境的最新技术趋势示例包括(图 1):• 电气化• 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 互联车辆图 1:人工智能和连接等新型汽车技术正在给线束设计带来新的挑战。电动汽车领域的关键客户竞争因素在于里程。车辆一次充电能够行驶的里程越远越好。车辆质量在决定车辆的行驶里程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最大限度减小电动汽车的重量,对于能否面向
关键字:
汽车 线束开发
汽车软件工程:A-SPICE 和软件质量挑战汽车行业正朝着互联、日益自动化、高度定制化、电动和联网的市场趋势发展,新一代车辆给大众的印象是 “有轮子的平板电脑”,而非传统汽车。在使用寿命期间,这些车辆需要能够通过购买和安装应用来进行扩展,并为乘客提供基于网络的增值服务。 此外,汽车制造商的上市时间压力不断加大,产品复杂性经常导致缺陷直到后期才被发现,从而造成修复成本增加和公司利润降低。过去,汽车软件一直负责运行从属性的低级嵌入式控制和娱乐功能。如今,软件能够感知环境并进行分类,在先进驾驶辅助功能中协调驾驶
关键字:
汽车 AUTOSAR
从印度到美国,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无法继续生产汽车。这并不是说没人想要汽车,而是芯片供应短缺,这让汽车制造商们措手不及。 为什么供需双方会落得如此下场?主要原因在于整个汽车行业和芯片制造商的供需计算严重脱节。 过去两周,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都在抱怨芯片短缺问题。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旗下的奥迪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汽车芯片方面存在的大量缺口,奥迪将推迟部分高端车型的生产。该公司已暂时解雇1万多名工人,并开始控制产能。 去
关键字:
汽车 芯片
1 汽车电气化的机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助推汽车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代表的汽车新四化,正在重塑汽车产业格局,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电动化是基础,网联化是纽带,智能化则是关键所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是相辅相成的。电动化是对传统燃油车的颠覆,让电动汽车成为网联化、智能化技术的最佳载体。在行驶过程中,纯电动汽车的系统可以收集更多数据和信息提供给AI芯片,辅助驾驶员更好地感知车身周围的环境。而网联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则会将电
关键字:
汽车 新能源 BMS
一场疫情,使全球经济受创。2020年伊始,亚太区经济首先开始遭受下滑;之后到二季度,欧美经济急剧下降;而到了下半年,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强势反弹,把世界带入到恢复的轨道当中。预计今年全球经济GDP增长将从2019年的正2.8%下降至负3.7%;到了2021年,会有明显好转,整体将有约5.2%的GDP增长。2020年12月17日,安森美半导体召开在线媒体交流会。会上,安森美半导体公司战略、营销及方案工程高级副总裁David Somo向电子产品世界等媒体,回顾了公司今年取得的成绩和明年的展望。疫情之下,汽车行业最
关键字:
安森美 汽车 半导体
Analog Devices, Inc.宣布与Microsoft Corp.达成战略合作,利用Microsoft的3D飞行时间(ToF)传感器技术,让客户可以轻松创建高性能3D应用,实现更高的深度精度,而不受具体的环境条件限制。ADI将基于Microsoft Azure Kinect技术,为工业4.0、汽车、游戏、增强现实、计算摄影和摄像等领域中广泛的受众提供领先的ToF解决方案。 目前,工业市场正在推动3D成像系统的发展,这些系统可以用在需要使用人机协作机器人、房间映射和库存管理系统等先进应用才能
关键字:
3D成像 工业4.0 汽车 人机协作
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浪潮驱动汽车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连接技术正在发挥支撑作用。 在汽车领域,高通持续投入创新近20年。在2020(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前夕,高通产品市场高级总监艾和志、高通技术标准高级总监李俨向媒体介绍了高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情况。高通认为未来汽车的变革方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全新的驾乘体验、汽车与万物的互联以及汽车的智能化。未来的智慧交通是整合了人、车、路、云一体化的综合性智慧交通,将极大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改善出行体验、提升出行效率。数字座舱
关键字:
数字座舱 自动驾驶 高通 智能互联 汽车
随着最近行业和技术的进步,创新者们正在利用增材制造(AM)实现库存成本的大幅削减。企业在如何看待制造愿景的重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增材制造在帮助全球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迎合世界各地不同行业和市场需求的同时,已将其范围扩展到快速原型制作之外,并且系统集成商也在致力于帮助工程、自动化和系统的集成。这种转变归因于增材制造具有制造复杂设计零件的卓越能力,降低制造材料损失的成本,减少因兼容性受限而进行的装配以及对机械和配件的需求。 快速原型向3D打印的发展以及相关创新正在扩展工业模式,其范围已超出人
关键字:
3D打印 航空航天 汽车 增材制造 直接数字制造
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帮助汽车制造商减轻内燃机负担,抑或是过渡到全电动汽车,我们都需共同努力,重新构想汽车业愿景并减少排放。电气化已被证明是减少排放的较适宜的工具,但随着车辆内电压升高,如图1所示,监测和维护子系统显得格外重要。图1 从混合动力到电动汽车的路线图正是基于监测和维护子系统的持续创新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EV)的上市时间正在不断提速,同时更大限度地延长驾驶时间并确保乘客安全。但与此同时,关于 电池管理系统 和 牵引逆变器系统 中的监测和维护,依
关键字:
汽车 电气化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于当地时间周四公布的专利申请显示,传闻已久的苹果汽车将有一些特殊的与乘客安全有关的功能和一个车载虚拟现实(VR)系统。这些专利申请显示,苹果汽车可能会有防止乘客下车时被其他车辆撞到的车门,同时车内的车载VR系统可能会增加一些功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晕车的可能。在名为“动态元素保护”(Dynamic Element Protection)的专利申请文件中,苹果描述了如何控制车门,以应对“车辆附近的动态元素”。该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安全,因为它可以检测出车门周围是否存在移动物体,例
关键字:
苹果 汽车 VR
8月17日,天眼查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汽车零部件及智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建筑工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9月,注册资本约403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赵明路,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程控交换机、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宽带多媒体设备、电源、无线通信设备、微电子产品等。天眼查股东数据显示,该公司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增多项专利信息,其中包括“一种机动车辆自动驾驶方法及终端设备” “控制智能汽车行
关键字:
华为 汽车
近日位于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 100 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示范区一期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面开放。这片试验区域中包含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总计 215.3 公里。预计今年年底前示范区内第二批道路也将开放,最终总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可达 400 公里。
关键字:
自动驾驶 汽车
BlackBerry(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B;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BB)近日宣布,超过1.75亿辆行驶中的汽车已搭载QNX软件。继2019年6月公司报告汽车嵌入数据之后,这一数字又增加了2500万辆。据介绍,包括奥迪、宝马、福特、通用、本田、现代、捷豹路虎、起亚、玛莎拉蒂、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丰田和大众在内的汽车制造商和一线汽车品牌均有在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数字仪表板、网络互联模块、免提系统和信息娱乐系统中应用BlackBerry QNX软件。BlackBerry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程守
关键字:
BlackBerry QNX 汽车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摘 要:将从CAN总线在汽车上的应用与设计,给出可靠的汽车CAN总线解决方案。 关键词:CAN;汽车;可靠 1 汽车总线系统架构 市场调查表明,现如今大部分乘用车都选用基于CAN的网络,已占据整个汽车网络协议的63%以上。目前汽车上各种基于CAN的网络通过网关连接在一起(如图1)。未来,汽车的仪表盘将会是一个局部CAN网络,同时也兼顾网关的功能。 高速CAN网络主要用于动力系统的通信,传输速率在125 kb/s~1 Mb/s 之间,实现网络通讯可以使用满足ISO11898
关键字:
202007 CAN 汽车 可靠
汽车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汽车!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汽车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汽车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